杀菌剂对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防治研究

来源 :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移栽灵作对比,对几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立枯病应用研究.通过研究表明,移栽灵是防治水稻立枯病的高效药剂.水稻生理性立枯病发生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不应忽视低温对水稻生理状态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陆续扩大,生理性病害发生日趋加重,病株率一般为15%~30%,重者高达80%以上,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在东阿和茌平等地调查发现,这类病害主要是因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形成的非传染性病害.在冬春常见的有畸形果、空洞果、脐腐病、果实着色不良,小叶、果实大小不均等症状,其中发生较普遍带来严重损失的是畸形果、脐腐病和筋腐病.本文将鲁西地区1999年这些病害发生现状、
本文就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经试验证明,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玉米粗缩病有一定的效果,在玉米3.5叶期和5叶期用药2次防效可达到40%以上,如与杀虫剂结合使用可基本达到防治粗缩病的目的.
BF-1是一种真菌的代谢产物,它是一种无毒无公害的肥、药兼用的生物制剂,经检测表明其中富含植物生长调节剂、多糖、氨基酸等多种物质,在生产上已经广泛应用于蔬菜、大豆、烟草等作物,具有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为了探讨该药剂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前景,本文测定了BF-1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离体生物活性.
小麦是主要的春粮作物之一.在小麦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及突发性锈病等,其流行与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由于长期采用苯并咪唑类药剂防治,病害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药效明显下降.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麦病害,提高药剂防治效果,本文对40%星光WP防治小麦病害药效试验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试验结果.
本文通过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药治理的研究,初步提出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从中国小麦区域干旱少雨、品种更换较快、病菌抗性监测系统资料和三唑酮田间防治药效水平等综合分析,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呈阶梯性缓慢发展,符合受多基因控制的特点.应当说,在综合治理措施下病菌的抗药性能够得到控制.
本文主要就小麦散黑穗病的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田间试验表明,小麦播种前用RPA400727 25FS、2%立克秀湿拌种剂、种衣剂17号、熹龙种子保生素、15.1%克立福种衣剂、20%多福种衣剂、15%三唑醇固体种衣剂等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对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具有很好的效果,防效优于20%三唑酮乳油、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0%龙克菌SC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药效结果表明,龙克菌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叶青双和绿乳铜,当用量为1500g/hm2,其防效为62.18%~80.90%,比叶青双增效13.37%~33.7%,且对水稻安全.
本文对5%福·多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药效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5%福·多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效果显著,在水稻播种7周后,药、种比1∶40、1∶50、1 ∶ 60三个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是较为理想的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的新型药剂。
稻曲病的发生、发展与肥水管理、稻型和品种及天气条件等密切相关.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在粳稻种类中,本地区以苏香粳1号发病最重,武育粳8号次之,武育粳3号较轻;穗肥用量大,病害发生加重;孕穗至抽穗期的天气条件则是造成年度间不同发病程度的决定因素.考种表明,单穗病粒每增加1粒,空瘪率呈3%~5%递增.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5~7 d.
本文选择4种杀菌剂防治稻曲病试验,结果表明,用12.5%纹霉清、14%胶氨铜、5%井冈霉素在水稻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5%~10%)用药两次,均可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为害,每667m2用纹霉清250ml、胶氨铜300ml防效最为理想,病穗率、病粒率防效均为80%左右,其次是每667m2用纹霉清200ml、胶氨铜250ml、井冈霉素250ml、300ml,病穗率、病粒率防效均为75%左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