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源Ⅰ型禽副粘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遗传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的鹅群相继发生了一种症状与病变类似于鸡新城疫的新疫病,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疾病病原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禽腮腺炎病毒属,Ⅰ型禽副粘病毒(APMV-1)或新城疫病毒(NDV).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于鹅和鸡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在完成鹅源Ⅰ型禽副粘病毒JG97株F基因的扩增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HN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遗传分析。
其他文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畜禽饲料中的污染普遍存在。一般认为与其它动物相比,家禽特别是肉鸡倾向于阻抗DON所带来的伤害。一些对哺乳动物的体外与体内研究显示DON能够刺激或抑制其免疫功能,这取决于给予毒素的剂量、频率以及免疫功能测定的时间选择。许多研究表明,若干种霉菌毒素的中毒都能引起家禽的免疫抑制,但到目前为止,DON对家禽免疫系统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
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红细胞凝集素(HA)经与宿主细胞膜上多糖末端的唾液酸结合后附着于细胞表面,随后细胞膜内陷并逐步包裹病毒颗粒,通过胞饮作用将病毒吞入,完成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连接键型有两种,分别是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和唾液酸-α2,6-半乳糖(SAα2,6Gal).2004年泰国动物园中的老虎暴发H5N1亚型禽流感,并且证实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能够在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感染或疾病综合征,可导致很多疾病的继发感染,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国,通过对商品蛋鸡场、养鸡专业村进行禽流感血清学调查,发现H9亚型阳性鸡群占禽流感阳性鸡群的93.6%,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禽业的禽流感主要病毒亚型.H9N2除感染禽外,还感染人,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因此,本文从发病禽分离病毒,对
本研究对某一特定时期内从规模场、散养户、市场等不同来源家禽采集的血清样品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禽群免疫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应用分类群体免疫抗体水平柱形图、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使免疫效果的评估更简单,更具科学性.禽群免疫合格率与免疫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92,进一步确认当前对免疫效果评估中采用免疫抗体合格率作为主要指标是可行的.研究还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禽流感免疫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叫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Fowl Plague),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 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其定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将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鸽是否对HSN1亚型禽流感病毒易感,尚有
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是由Yuasa等在1979年发现并能引起雏鸡贫血死亡的一种环状病毒,主要侵害鸡的骨髓造血组织和中枢免疫器官,导致骨髓黄化和淋巴器官萎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病。CAV粒子没有囊膜,1991年Noteborn等用载体pIC20H在鸡细胞系中克隆了CAV的全基因,发现CAV的基因组共23196p含有DNA复制方式为滚动环式。包括部分
J亚群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subgroup J)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该病感染率高,发病率低,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感染鸡群.本研究旨在对ALV-J病毒鉴定的基础上,进行ALV-J NX0101毒株gp8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尝试应用gp85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抗原来制备ALV
禽脑脊髓炎病毒(A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鸡、火鸡、鹌鹑和雉鸡致病.该病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家禽,并能垂直传递,导致孵化率下降,感染的雏鸡在1~7日龄出现震颤,运动失调等特征,本研究采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AEV VPO,VPi和VP3蛋白,将表达蛋白纯化进行其免疫原性和抗原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Pl蛋白为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与VPO和VP3蛋白比较发现VFl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检测效果更
鹅副粘病毒(Goose Paramyxovirus,GMPV)属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编码F、HN、M、NP、P、L等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其中F、HN蛋白是构成病毒囊膜的主要功能性糖蛋白,在感染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鹅副粘病毒致病机理,分析其进化起源,对先前分离的鹅副粘病毒的F、HN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
采用已构建好的PGEX-4T-1-δNS和PGEX-4T-1-P17质粒,原核表达了禽呼肠孤病毒(ARV)的两个非结构蛋白δNS和P17,将这两个蛋白进行包涵体纯化后作为包被用抗原,分别进行间接ELISA,并确定它们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分别为9.3μg/mL和11.5μg/mL;一抗血清的稀释度都是1:200;HRP酶标二抗羊抗鸡IgG稀释度为1:5000.初步建立了能检测ARV感染的δNS-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