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的体外代谢转化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过程,而肠道是所有口服药物进入人体的必经之路,因此肠道菌群代谢是口服药重要的代谢方式之一。人参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降血压,抗肿瘤,抗疲劳,抗抑郁等1,其中人参皂苷被认为是发挥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是由于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2,致使在体内发挥治疗效果的原型成分很少,因此有必要对人参皂苷的体内代谢情况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五羟色胺(5-HT)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是神经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对情绪、记忆力、睡眠等状态具有调控作用.5-HT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含量或功能异常,会引起抑郁、偏头痛、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目的 热毒血瘀证是临床多种危重病及慢性病常见的中医证候表现。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生理生化测定,考察热毒血瘀证演变所涉及的特征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以阐释该证的发病机制,寻找证候标志物,并探索其药物作用靶点。
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 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重组二妙丸类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本文对液滴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的生成和操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液滴微流控芯片(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芯片的一个分支,采用非连续流技术,通过水油两相夹流生成高度单分散的纳升级至飞升级液滴,并能对每个液滴进行平行独立控制和分析。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SD 大鼠尿液中细梗香草皂苷B 及其代谢物细梗香草皂苷A 的LC-MS/MS 方法.方法 以薯蓣皂苷为内标(IS),样品前处理采用0.1%甲酸酸化,并加入3 mM 的3-[(3-胆酰胺基丙基)二甲基铵基]-1-丙磺酸盐(CHAPS)防止分析物吸附,固相萃取(SPE)法进行样品提取,以甲醇-水(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Thermo,Aquasil
采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药物中水合肼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丙酮超声,超声时完成样品的衍生萃取,萃取液在顶空瓶中加热平衡,取顶空瓶中上部气体进样,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对药物中水合肼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毒品检测是确认吸毒的科学依据,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尿液是最合适的检测基质,但尿液组成复杂,干扰多,且待检测物质含量低,因此分析尿液基质中的毒品通常需经过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等前处理达到提纯、净化、浓缩之目的。
人血浆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一种蛋白,高达35-55 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左右。白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外周循环系统中,在血浆中半衰期为19-21天。在人体中白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
体外肝模型是药物开发过程中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肝毒性的重要手段,而模拟肝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微环境是构建理想体外肝模型的关键要素。在已报道的培养模型中,肝细胞通过自组装形成的三维肝微球较其他培养方式具有与体内肝组织更接近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微环境。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定量表征候选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对于阐明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至关重要。定量质谱成像方法因其能够同时提供药物含量及空间分布信息,将成为药效及毒理研究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