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外关系新史料概述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舞台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十分独特的,作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它不仅要清除中国千年封建制度残留,更要竭尽全力去建立一个没有模板与示范的亚洲近代国民国家,并需时时应对来自各层面的种种挑战。在诸多挑战中,民国时期的中外关系极具历史意义,以至于有学者这样评价:“毋庸置言,民国时代的中国历史是由它的对外关系的性质所界定、塑造,并且最终必须依此来解释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些单位或不法分子以高息高利为诱饵,打着各种旗号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类案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标的额巨大,社会影响面广;集资手段多样,以合法形式掩盖违法犯罪;一涉案主体多,处理难度大;集资产变现困难,集资户的利益难以保障。犯罪分子通过高额利息、高额回扣等方式非法向社会吸存资金,或者以投资、入股、资金互助等方式变相吸存资金,不仅严重扰乱了
据《圣经》中记载,移居到埃及的以犹太人,勤奋劳动,以擅长贸易著称,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起执政者的不满。加之执政者对以色列人的恐惧,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出生后,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宫中。摩西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来到西乃岛的米甸,娶祭司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政策专家马歇尔在20世纪50年代于全面论述公民理论时提出,他认为公民权有公民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构成,所有拥有完全公民资格的公民都可以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权利,而欠缺这类权利的公民则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讨论弱势群体问题是多属社会学范畴,而法学界对“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界定尚处于讨论之中。有学者认为,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的具有贫困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刷新外交和统一内政,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反映在留学教育层面特别是留日教育上,就是打着“革命外交”的旗号要求日本退还全部庚款,以控制庚款补给留日学生事务。同时,与日本政府交涉普通留日学生入学方案和留日军事学生的招收问题,以提高留学质量和统一军事留学生的派遣权。在艰难的交涉过程中,日本政府虽在具体措施和细节上作了部分让步,但并没有改变其控制庚款补给留日学生事务实权和
在17-18世纪时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海外扩张和殖民侵略活动。但各国对被侵略国家的统治手段各有不同,而侵略的动机是相同的----都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尔北的殖民侵略,完全是模仿英国和荷兰从事的殖民方法,经营商业资本企业组织殖民公司,进行对殖民地资源的掠夺。日本统治东北14年,大连近40年之久,在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工业、农业、交通、贸易等方面形成了一个链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长期以来,该题目一直受到中外史家的关注,出版和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专著与论文难以胜数。在众多的研究题目中,国际社会特别是美、英、法等列强和国联对该事件的态度与反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之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军方和政府为了避免其侵略行为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多
对日思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日本国家和民族等方面的认识,其二是对日外交思想(考虑到30年代的特殊性,其外延部分还涉及有关的抗日思想)。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所形成的有关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内涵。中日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对日本并不陌生。
在“The United Nations”渐趋组织化的过程中,1944年秋召开的敦巴顿·橡树(DumbartonOaks)会议对促使联合国方面的战后构想的具体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其中一些内容也迫使日本不得不从外交政策上对“战争目的”重新加以认识、定义。
自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及一系列侵华事件后,不仅使中国的政局开始发生变动,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政策。苏联为了争取战局能朝着有利于自己国家安全的方向发展,积极的调整了对华政策。而它所实行的对华政策。又直接影响了抗战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可以说,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与苏联对华政策有密切的联系。
东北是战后国共争夺的重要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由于苏联因素的介入,使东北的国共争夺明显受剑外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旅大虽非战后国共在东北争夺的重点,但因其为苏军直接占领和军管,苏联因素在战后旅大的影响更大,甚而可以说是决定战后旅大诸问题的关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