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检测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竞争免疫反应和纳米金放大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Bl(AFB1)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探针表面修饰抗原与待测抗原对鼠抗AFB,的竞争结合,得到一个和目标物AFB1含量成负相关的压电晶振频率变化值,然后进一步利用纳米金标记的羊抗鼠IgG对变化信号放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了利用压电对小分子目标物在低浓度水平的检测。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双酚A(A,BPA)为模板,以氨基化硅胶为栽体合成了对BPA有特异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然后以聚氯乙烯(PVC)为支撑基质,通过相转化过程制成BPA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将聚合物膜固载到处理过的金电极表面,制成电流型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优化了pH值,温度等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2.38×10-3.5×lO-4mol/L范围内对双酚A有良好的线性响应(n=8,r<5%)。
本文以SXFA聚合物为敏感膜材料制备了能够检测有机膦化合物的声表面波传感器,介绍了敏感膜材料SXFA的镀膜方法,以理论计算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敏感膜进行了证实,研究了SAW-SXFA传感器在不同膜厚度下的频率变化、不同膜厚度的传感器对检测有机膦化合物的响应结果,并对检测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准维管状分子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而被广泛运用于材料、化学、物理等研究领域.然而碳纳米管自身的特殊结构,使其容易相互缠绕在一起很难分开,难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表面呈化学惰性,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本文将聚苯乙烯磺酸钠修饰在淡幕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上生成改性的PSS/MWNTs,进一步采用层层((Layer-by-Layer)组装技术,成功实现了导电聚合物聚苯胺
本文首先制备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强的吸附功能的Au@SiO2复合纳米颗粒,利用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Nafion,硫堇,Au@SiO2纳米复合物层层自组装到电极表面,最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到电极表面,从而研制出高灵敏度,高稳定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8×10-6-3.72×10-3mol,L,相关系数r=O.997,检测下限为2.0×10-6mol/L。
本文通过水溶液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u2O-SiO2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免疫传感器。该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活性和成膜性。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制备的铁蛋白免疫传感器与铁蛋白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O.4 ng/Ml。
本文以纳米聚苯胺膜(nano-PANI)为基质,然后修饰纳米铂(nano-Pt),进而固定修饰壳聚糖/纳米金/过氧化氢酶复合膜修制得安培型过氧化氢(H2O2)传感器,并采用交流阻抗法(EIS)进行表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H2O2浓度为2.1×10-5-1.5×10-2mol/L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测限为1.1×10-5mol/L.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选择性良好的特点。
本文对新型DNA电化学识别模式进行了探讨。DNA电化学杂交传感技术开辟了基因研究新方法,具有识别能力强,无放射性标记,检测快速、灵敏,可进行实时检测等特点。
本研究利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保护的普鲁士蓝(PB)及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制得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及TEM,SEM等手段表征。
本研究利用聚2,6-二氨基吡啶一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PA/MwNTs)及纳米金(nanO-Au)修饰制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免疫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SEM进行表征。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1-10和10-160mIU/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并具有选择性,稳定性高等特点。
本文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测得其对AF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8-20.0ng/mL和20.0-200.0 ng/mL,检测限为0.26g/mL。通过静电吸附和共价键合作用将硫堇(Thi)和纳米金(nano-Au)自组装到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Nafion分散的碳纳米管膜(Nafion-MWCNTs)上,在用纳米金层吸附anti-AFP,最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