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缓凝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科之杰杯”中国混凝土南方地区第十三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超缓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超缓凝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在同一基准下,固定超缓凝剂掺量,提高矿物掺合料的掺量,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通过优化配合比参数,成功配制出超缓凝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为72h,60d抗压强度较基准混凝土下降10%左右,符合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标准的建筑物和施工项目不断增多,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作为高效、新型、环保的施工技术代表——旋挖桩施工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前湖立交项目桩基再谈一下旋挖桩施工质量问题控制的几个要点及控制措施. 由于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旋挖桩施工质量问题仍常有发生,所以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制定有效的对策。前湖立交项目施工密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严重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因此,施工过程中加强孔底沉渣厚度的检测与控制,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南昌市港口大道K3+417--K6+217段桩基施工案例,浅析孔底沉渣对桩基质量的影响及通过控制要因来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
在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以此加快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可是在众多因素下,房屋建筑时常会发生渗漏现象,从而对房屋建筑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为住户带来不便.如此可见,对于房屋建筑的施工,从把控材料质量,掌控墙体的施工品质,厨卫防渗漏三方面,通过防渗漏技术,为房屋做好防渗漏工作.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简单而又复杂的技术,其简单之处在于要培养好相应的绿色施工理念,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便可以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其复杂程度在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形成是多元因素结合的结果,其既要考虑环境保护,又要执行安全更高的施工安全规范,满足环保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施工设计者和施工工作者时刻坚持绿色施工理念,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努力创新,完成更高的设计要求,为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奉献自己的才
分析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各种问题的处理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控措施.
市政工程定额中的通用项目分册可适用于其他专业分册,其中"土石方工程"又在市政工程计价中经常会涉及,本文试就有关"土石方工程"的主要计价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市政工程定额编修的一些粗浅想法.
某高架桥工程的BRT车站桥面铺装设计采用彩色C50钢纤维混凝土,为西南地区首例采用预拌彩色钢纤维混凝土的BRT车站铺装工程.本文通过优选无机颜料、掺入高性能掺合料、优化配比,制备出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彩色C50钢纤维混凝土,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阐述该混凝土的生产及施工工艺.
采取化学发泡法和物理发泡法制备出了各种容重级别的泡沫混凝土,其中化学发泡法工艺简便,但发泡的稳定性不易控制;而物理发泡法工艺相对复杂,但制备的泡沫混凝土性能稳定且表面较为光洁.在恒定容重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水胶比、改变原材料质量和优化配合比等方法可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其使用性能,或成为预制保温构件的良好组成材料.
重庆西站站台雨棚是全国首例清水预应力结构工程,该工程具有混凝土需求量大且供应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涉及高落差、饰面清水施工工艺.在清水混凝土研制阶段,本文从混凝土表观质量、施工性能、后期强度出发,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措施制定、试验论证.结果表明:1.采用以满足构件力学性能为基本要求、以实现构件表观质量为最高目标的设计思路是切实可行的;2.当水胶比为0.40、砂率为42%时可配制出具有较好穿越填实
介绍了C7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和性能.C7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只要通过充分调动水泥、活性细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的共同协作而研制成的.本文采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通过对粉煤灰及矿渣粉不同组合、粗细骨料不同组合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确定最优的C70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