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土壤分布极为复杂,一个区域内,在同一时间不同点的土壤特性存在着的明显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称为土壤的空间变异性。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分含量成了制约植被生存与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群落中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使同一群落不同土层间也存在差异。本文选取了大汶流管理站向黄河入海口延伸的垂直于海岸线的路径来布设采样点。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充分考虑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土质以及距离海岸线的远近等因素,挖取13个土壤剖面,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解释了不同群落间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从含盐量的变化幅度看0-5cm的土层含盐量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48倍,变化幅度为6.55 g·kg-1,而5-10 cm、10-30cm、30-50cm、50-100cm的土层含盐量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倍数分别为102、157、70、48,变化幅度分别为2.44 g·kg-1、4.92 g·kg-1、4.52g·kg-1、3.27 g·kg-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土层含盐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以及变化幅度均成明显下降趋势。从变异系数看,各土层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1.24、1.16、1.04、2.87。从含盐量的平均值来看,各土层变化范围在0.94 g·kg-1到1.84g·kg-1之间,总体上属于中盐碱地区,而处于土壤表层(0-5cm)的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较多。(2)研究区内土壤盐分剖面可以明显的分为表聚型、平均型和底聚型三大类。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土层土壤盐分均具有强变异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逐渐变小,说明了水平方向上土壤含盐量的变异随深度的增加逐步变弱。总体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特点。通过选取潮间带地区0-30cm的土壤盐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潮间带与非潮间带地区盐分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非潮间带地区具有较强的变异性,而潮间带地区变异性较低。(3)从地下水埋深与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距黄河河道越近,地下水埋深越浅,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越高;距河道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深,表层土壤盐分含量越低,但是不包括潮间带地区。在潮间带地区由于受海水涨潮与退潮的影响,表层的土壤盐分受海水中盐分的影响比较显著。(4)通过对潮间带不同的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盐量的分析对照得出,在只有柽柳这种植被下,潮间带地区0-30cm的土壤含盐量平均值较大,而在种植碱蓬、芦苇的监测点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较低,说明相对柽柳来说,芦苇和碱蓬具有良好的吸盐作用。这对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改良及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