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流传与变迁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现有力地反驳了西方人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音乐的观点.它的三个声部音调独立,和声效果优美,扣人心弦.它在传唱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民生活的特点.通过对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产生的研究,并分析了其流变特征,包括原始性特征,依存性特征,即兴性以及一调多用,并指出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价值。其三个声部的独立性,在国内外的民间都比较罕见,壮族三声部民歌对三个声部的配合,体现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发掘和保护对研究壮族文化习俗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完善和丰富少数民族音乐史占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二是实用价值,发掘和保护壮族三声部民歌,对于展示马山民族民间文化特色,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继承和发扬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艺术文化。
其他文献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光辉的“6.26”指示中号召我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并且明确指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放在“常见病多发
本文在对广西左江流域大新县壮族民歌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以农俗、歌俗、婚俗作为切入口,论述了壮族民歌与壮族乡土社会的依存关系;并通过分析在当地民歌中所占比重最大、
华苑新城位于天津市区的西南端,毗邻华苑居住区,总占地71.7公顷,建筑面积达98万平方米。采用低密度的规划设计,多部分为多层建筑,少部分为中高层住宅,容积率为1.37。其中住
跨国公司的进入与我国的技术引进策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额亦显著增长。世界排名前5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目前在我国投资兴办企业的已有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壮剧是壮族的主要戏剧剧种,清代就已开始陆续形成与发展.壮剧其实是对壮族戏曲形式的一种统称,由于民族支系与语言的差别,其音乐唱腔、表
一九六二年下半年,新干县七琴初中正在兴建中。一次闲谈时,老师们说要请位书法家为学校写校牌。不知谁提议请郭老写。兴奋中,一位老师真的写了封信给郭老,把大家的要求提了
题记: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大雨滂沱,乡间小路泥泞不堪。放学铃声敲响后,一群红领巾从校园里鱼贯而出。其间,一位中年男子背着一个孩子踩着泥泞,步履蹒跚地朝前走着…
鹰山煤矿的矿长办公室里,韩主任正在向张矿长汇报,谈到金工程师去M省参加科技交流会前,又递上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大概是他第七次向组织递交的申请……这时,突然走进来两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学生、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