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固废污染及食品安全顾虑下乳酸及丁二酸发酵产业的展望

来源 :2012氨基酸、有机酸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现以乳酸(80%-93%)、乳酸盐、乳酸酯、和聚乳酸的形式,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甚至化学品和电子行业.若将乳酸衍生物折算成无水纯乳酸,2011年聚乳酸以外的全球乳酸市场约为30万吨,普拉克公司占约60%以上市场,中国产的乳酸占约30%,其余的制造商占约10%的市场. 随着原油的短缺、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石油基塑料的致癌性、所造成的固废污染、及石油化学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生物基塑料及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备受关注,尤其是聚乳酸。目前聚乳酸是第一个大规模工业化的绿色环保塑料,在成本上比许多生物基或生物降解塑料有竞争力,聚乳酸是硬性塑料,适合做吸塑注塑的硬质塑料产品,但不适合做农膜地膜塑料袋等软性塑料产品,因此必须和软性生物降解塑料如PBAT及PBS等共混,普拉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最有经验的乳酸生产商,有80年乳酸及30年医用聚乳酸的生产经验,国内已有多家聚乳酸生产厂以百吨或千吨级别订购丙交酯生产高性能、高价位的聚乳酸,取代聚苯乙烯,或以熔体直纺纤维等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普拉克现亦在中国开展合作、聘用研发人员、准备以无固废法建10万吨以上的乳酸及丙交酯厂,与国内聚乳酸公司合作,降低成本,打开市场,建立中国的环保产业。
其他文献
胞苷又名胞嘧啶核苷,作为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行业,介绍了国内外发酵法生产胞苷的现状,详细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的胞苷代谢调控机制,胞苷生产菌的育种,首先要从cdd基因入手,只有切断胞苷的进一步代谢,使产物有一定的积累量,其他的改造才会有效果。另外,胞苷的合成还受到嘧啶操纵子pyr的微调控作用。这段基因簇包括胞苷合成的前8个关键酶基因和pyrR与pyrP基因,其中pyrR是一个双功能蛋白基因,即
要解决"少量产品伴生大量废水"这一长期困扰液态深层发酵的共性,技术结构性难题,需整体综合性研究产品无废制造技术体系.以经济环境双赢为原则,以生态工程学为指导,研究开发形成发酵水的循环利用工艺,才能从根本上改观发酵工业的环境格局.已有研究表明,废水可沼气发酵的木薯燃料酒精线性工艺可转型为"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的无废环型工艺,探讨了其主发酵抑制物等循环平衡、小分子有机酸的危害和沼液不良嗅味的消除及色度
本文介绍了天然共轭亚油酸(CLA)的合成途径,生物转化合成CLA的机理,CLA在异源宿主中的转化合成,CLA转化率一直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有1)微生物能转化LA合成CLA,但CLA并不是碳代谢的最终产物,生长阶段细胞可能会将转化底物LA和催化底物CLA作为碳源消耗,造成产物难以积累;2)不同宿主密码子偏好性的差异,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蛋白表达及后修饰等方面机制的不同,使得亚油酸异构酶基因在异源宿
壳聚糖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由于糖环上含有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形成阳离子型聚电解质,在水处理中显示出良好的絮凝性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备了絮凝剂和吸附剂的特性,可用于处理氨基酸、有机酸、印染等工业废水,淀粉来源广、价格低廉,其接枝物共聚呈枝化结构,能分散絮凝基团,对悬浮体系中颗粒物有更强的捕捉与聚沉作用,刘志宏等以羧甲基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和引发剂的共同作用下。与丙烯酸进行化学引发
主要介绍了超滤、纳滤和电渗析等膜分离技术在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工艺流程,指出膜分离技术是氨基酸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食品化工有机废物污染、土壤白色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石油污染等土壤主要污染类型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菌根修复等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和修复方法,就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菌体浓度是谷氨酸发酵控制的重要参数.影响菌体浓度控制的因素有稀释倍数、工艺流程等,菌体的繁殖速率与微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和生长机制。发酵的过程关注的是微生物的同步生长,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调整期(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详细介绍了其种子培养菌体浓度的控制和发酵培养过程中前期、中期和后期菌体浓度的控制。
介绍了蛋氨酸国内外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总结了目前世界上蛋氨酸生产的海因法和氰醇法,分析其生产工艺以及从生产蛋氨酸微生物的选择、蛋氨酸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合成蛋氨酸的大肠杆菌、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到代谢通量分析等生产菌种选育的途径与步骤及其调控作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膜设备的种类,其分离机理是简单的筛分过程,大于膜表面毛细孔的分子被截留,较小的分子则透过膜。反渗透膜的分离机理有许多理论,其中以溶解-扩散模型和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应用最普遍,阐述了膜分离在氨基酸浓缩连续等电工艺、等电离交工艺等提取工艺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氨基酸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可溶性淀粉是生物发酵的重要原料,其种类繁多且理化检测指标复杂,为了能简便、快速地检测可溶性淀粉的品质以保证其生产,本文建立了可溶性淀粉的近红外模型,采用全谱分析结合模型优化方法研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的可溶性淀粉进行无损快速鉴别,为可溶性淀粉原料品质判别提供了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