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质的基本运动方式和形迹

来源 :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地球物质的基本运动方式和形迹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地球物质的分层、各圈层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证据、研究方法及途径进行了论述。
其他文献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同步异幅变形隆升及其对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受NWW和NW向两组断裂控制,盆山NWW向相间分布,其形成演化不仅是检验高原隆升模型及其驱动季风-干旱环境形成假说的关键,也是控制本区原型盆地形成,并改造和破坏原型盆地和油气,定型最后油气圈闭的关键。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研究采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柴达木盆地数值模拟、柴达木盆地油气运聚规律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云南省大关县泥石流诱发因素及防御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大关县泥石流分布与特征、泥石流诱发因素、防御措施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札达盆地湖相沉积物的石英砂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样品制备测试、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类型划分等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建立科学的资源环境发展观搞好国土资源工作的服务与支撑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土资源应用与环境梳理、推动国土资源工作的技术支撑与社会服务进行了论述。
本文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托林剖面、古格剖面、早更新世香孜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易溶盐、孢粉等多环境指标的分析,得到5.40~1.36 Ma时期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该地质详细的记录了西藏札达古湖从最早的形成、发展扩大,一直到最终萎缩消亡的全过程,说明札达地区3. 20Ma之后气候明显转为干早,系地壳发生隆升的响应。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该区发育有典型的上新世河湖相、更新世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序列,它们不仅记录了大量的区域古环境演化信息,而且记录了高原隆升的信息,是研究晚新生代古环境演化及高原隆升的理想地区,本区开展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地质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有效防治洪涝灾害,不仅需要密切监视和研究雨情、水情,而且还应加强地质调查和研究。
本文对札达盆地形成演化与喜马拉雅山隆升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札达盆地层序地层、札达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喜马拉雅山隆升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青藏高原地下水侵入下地壳断裂空隙层形成深循环的证据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东海与南海发现的冷泉是下地壳空隙层中循环的地下水的排泄口,泉口附近的钙华等碳酸盐岩都是地下水在断裂带溢出减压时饱和碳酸盐沉积所造成的,同样的碳酸盐岩在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处随处可以找到,都是来自下地壳的循环地下水,所以沿海冷泉排泄的气体并非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