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研究:一种教育反思的视角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基于一种教育反思的视角,在深入分析国民性内涵、国民性与教育关系的复杂性的基础上,重点指出教育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塑造,从“打破僵化的教育思维”、“打造理想的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以培育中国人自觉良好的现代国民性.
其他文献
"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是我国版权侵权认定中的重要规则,"接触"要件是该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该要件却在学界鲜见研讨,在判决中屡遭误用。就目前而言,"接触"要件缺乏独立的要件地位和合理的认定标准,已然沦为"实质性相似"要件的附庸,并进一步被"在先发表"架空。为匡正上述误区,首先须明确"接触"要件独立的制度价值,重申"接触"要件独立的要件地位;其次应提高"接触"要件的认定标准,将其维持在合理高度;
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形成、发民与传播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这种体育文化曾吸收了大量人类早期诸多丰富体育文化的精髓,并且开创了人类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特征的先河。作为一种具体的体育文化现象,近代西方体育文化在其发展中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以及超文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成为近代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近代西方体育文化与西方社会文化一样,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存
盛大的北京奥运会为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体育礼仪作为不同地域、民族体育文化直接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西方不同体育礼仪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进行对比析,从而为现代体育礼仪实践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由于所处民族、地域的礼仪文化、体育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体育礼仪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特质。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强调培养实践
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对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大背景为基础,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本文阐述了科技声像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声像档案的宝贵,论述了科技声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声像档案的利用率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设置科学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类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和晋升工作受到种种因素限制,难以顺利解决.本文用实例展示了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的经过,证明了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规范的聘任管理工作,将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各
教师课程领导力对教育变革、学校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起步晚、实践效果也不够理想,我国国民性的一些特征对其发展有一定的阻碍的特点,如经验思维、“崇圣性”特征及公民合作意识的匮乏等,在国民性分析的视角下提出提升理论思维,适当赋权增能,加强合作意识对我国教师领导力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国民性的改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民性是作为国民的类特征而客观存在的;这一类特征的后天性和可塑性的特点,为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体现其正向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当然,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的独特价值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来自于教育的外部和内部,是诸多条件的综合.但这并不影响对教育在改造国民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估.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公民行为与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公民分配商品选择公私分明或大公无私的态度决定了公共空间的存在性,最后为公民公共理性培养提出了建议.
国民性,这个关乎民族和国家兴亡成败的话题,牵动了近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纤弱心灵.在历史混沌的浪涛中他们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后幡然醒悟,力求为国民性的改造振臂高呼、激情呐喊、奋笔疾书,把国家的自立、自强寄希望于国民性的重塑和改造上.国民性的话题发轫于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在进化论、社会有机论以及日本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传统儒家理念的基础上展开的一场重在提高国民素养、重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