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对玉米纹枯病抗性不同的5个自交系RA、B77、U8112、黄早4、双二黄以及双列杂交得到的六个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菌接种,根据接种后的发病级数,研究其纹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玉米的基因库中存在着纹枯病的抗性基因;不同玉米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规律不一样,抗性的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作用,即是质量-数量遗传,主基因对数最多是2;玉米对纹枯病的抗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细胞质效应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不断转变,山西省晋城市北石店信用社越来越感觉到过去传统简单的“逼、要、追”的催贷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玉米生产和育种中广泛应用的种质为核心种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玉米核心种质,相对而言,玉米核心种质除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外,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采用传统的回产方法进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一般需6个以上世代.利用具有不育细胞质的W23ig诱导系快速转育雄性不育,在玉米育种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我们以W23cms-VG ig、W
我社召开2010年发行工作会议全国150余人出席7月26-27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2010年发行工作会议在苏州市召开。韩凤社长作了题为《发扬成绩明确目标推动医疗保险工作再上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黄早四和Mo17为亲本得到的191个F单株为作图群体,同时将衍生的184个F家系作为性状评价群体,分析了单株穗数、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
会议
本文基于图谱比对的研究策略,将分散定位于10张不同图谱上的1201个玉米QTL整合到分子标记最为密集的玉米遗传图IBM2 Neighbors上,形成了一张整合的QTL综合图谱.以该图谱上已
半城镇是江苏省泗洪县三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养殖面积3.5万亩,养殖户2700户,约占总户数的71%,其中贷款户1875户。为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信贷投入,泗洪县农村合作银行尝试以塘
P群自交系在生产上与我国温带主要杂优群形成新的杂优模式,是我国玉米又一重要种质资源.本文研究认为,P群种质遗传基础丰富,对我国温带气候适应性好;与我国温带骨干系均表现
会议
Mu因子是玉米中的一类新型转座因子.本文简要介绍了Mu因子的发现、分布和类型,对Mu因子的基本遗传特征(突变类型、突变频率、插入专一性、靶位点等)和Mu因子活性的调控(生长
目的:通过对百色市2001~2010年妇幼卫生信息主要监测指标运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差距,从而为制定下一个两纲目标计划、实施考核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