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结合 探索建筑构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的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全国建筑技术学科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构造设计具体体现着新的设计思想、承担着这些思想实施的任务.在建筑构造设计中加强环境、能源的意识、提高创新设计能力,顺应了新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如何深化学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能源关系的意识、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可持续的观念对建筑的新要求、能在建筑构造设计中体现出来;如何加强学生对层出不穷的建筑材料及其性能的感性认识;探索一条途径、方法:能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及设计能力是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其他文献
大型交通枢纽建筑在高度集中的同时体现出集约与高效的特点。然而体量庞大、功能复杂又往往占地大、耗能多。如何在大型交通枢纽建筑中体现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是其重要的命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建筑师高素质执业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来保障。建筑师的执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项目的理解能力,建筑空间的创造能力,与业主的沟通能力,设计的全程控制能力,与施工单位的协调能力,研究总结的学习能力。
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国内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楼市、股市持续低迷、油价上下起伏不定中,又遇到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不同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互关联,不可独善其身。本文提出了中国建筑师执业能力与国外建筑师执业能力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介绍,针对这几年来的工程与开发项目的前期策划、研究、设计,提出了一些反思与思考.
从节能的理念看,建筑节能肯定不是为了单纯地降低能源消耗,否则只要冬季停止供暖、夏季停止制冷,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了.必须强调,在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时,居住健康舒适度应当相应提高,即室内自然温度(即不使用采暖制冷设备条件下的室内温度)应当尽量接近20-26℃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并且在整体节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能耗指标应当落实到户,让使用者切切实实感受到节能建筑带给他们的舒适、健康和经济.这就是本文所说
本文结合设计实践探索,在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进行生态设计尝试.试图吸取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元素,并结合现代生态节能技术加以运用,使建筑设计力求做到"现代"、"生态"、"地域特色"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在严寒地区,住区风环境一直被设计者所忽视,导致一些小区冬季出现居地疾风,不仅影响居民的户外活动,也对建筑单体的节能及室内热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论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哈尔滨居住小区目前采用的几种典型规划布局形式进行了冬季风环境模拟,给出适于哈尔滨住宅小区的最佳布局形式及规划布局对策,并针对当地一优秀典型实例进行了模拟分析.
生态建筑是一个系统的"可行性"建筑理论及实践体系.生态的思维及理念应该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落到实处,哪怕是一些低技术的处理手法,设计师的匠心同样能解决生态的问题,而不只是等待技术.建筑师应具备生态建筑审美观和美学修养.
本文使用CFD软件模拟典型建筑群体布局的通风和热环境,对不同建筑布局的热环境进行评价,其结果可以指导小区建筑布局设计和规划,为节能建筑群体设计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对住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日前舒适与健康已经提到了住宅设计的首位.在严寒地区,人们更加注重住宅冬季室内的热舒适问题.本文从热舒适感觉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延边朝鲜族乡村住宅的特殊性,包括自然状况,住宅现状,采暖系统,民族风俗等;注重差异性研究,根据中西方的差异、城乡的差异、民族的差异,指出主观舒适温度理论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延边地区乡
本文对现行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调查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树立技术建筑学理念,并对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