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用捣固焦与顶装焦的性能评价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准确深入的了解高炉用捣固焦的质量,对禹王、亚鑫两种捣固焦和梗阳、阳光两种顶装焦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顶装焦相比,捣固焦的平均孔径要小,捣固焦中很少存在20~50nm的中孔和200nm以上的大孔,视密度明显大于顶装焦,而真密度相差不多。在不富碱的条件下,捣固焦在1200℃时,失重率明显高于顶装焦;富碱后,捣固焦的开始反应温度降低较多,在900℃和1200℃时,失重率明显高于顶装焦。
其他文献
针对常规选矿工艺无法从低品位、难选冶铁矿中有效富集铁,普通高炉工艺不能从钒钛磁铁矿等复合矿中有效回收钛,钢铁冶金企业产生的大量的冶金粉尘固废难以再回收利用等问题,本文采用神雾集团自主研发的蓄热式转底炉工艺及中试设备进行了工业化规模的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富集低品位、难选冶、复合矿和冶金固废中的铁,还能回收冶金粉尘中的锌、铅、钾、钠,提取钒钛磁铁矿中的钒、钛,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对比国内A高炉在两个时间段的正常炉况和异常炉况,发现异常的原因在于原燃料条件的指标波动较大,引起了炉热状态的波动并导致焦比和燃料比的上升。基于此,对原燃料的标准偏差进行计算,并定量分析了原燃料条件变化对生产指标的影响,从而提出建议:要实现高炉的稳定生产,除考虑成本效益因素外,还应在保障原燃料指标达到合理下限要求的基础上,将其主要指标的波动控制合理范围。
通过中国“十一五”时期炼铁发展回顾,从十个方面阐述炼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和技术升级,并对“十二五”时期炼铁工业发展进行展望,实现由炼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成为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炼铁强国。
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烧结机漏风治理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下,介绍了烧结机漏风率的测量技术,分析了国内烧结机漏风治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成果,以求为降低国内烧结机漏风率提供一定的参考。笔者认为要降低漏风率,首先需要了解烧结机各部位漏风程度。烧结机系统漏风区段一般划分为了四个部分:烧结机区域,双重阀区域,风箱及支管区域以及电除尘区域。其中烧结机区域即为烧结料面至风箱支管一段,其漏风率占整个抽风系统漏风量的65%
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是烧结矿冶金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RDI+3.15波动直接影响到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并增加炉顶吹出量。运用烧结杯,研究影响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的因素,进而可以改善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为高炉顺行奠定基础。
本次烧结杯试验研究25~35%不同外粉结构以及在不同燃料配比和燃料粒度条件下,烧结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可知,在同一燃料条件下,随着外粉配比降低和精粉配比增高,烧结指标是降低的趋势;随着外粉配比降低,精粉配比增加,为了保证烧结矿质量,燃料比要增加;当外粉配比在35%时,适宜燃料粒度范围较大,可在70~85%之间;当外粉配比在30%、25%时,燃料粒度中<3mm粒级为80~85%,可改善烧结指标,
实验发现,添加MgO能很好地改善球团矿的高温冶金性能。随着MgO的增加,球团矿的高温还原度和软熔滴落性能得到改善;低温还原粉化率和膨胀率均有明显下降。但与此同时,当球团矿镁含量上升时,其抗压强度、落下强度下降的比较明显。因此在高炉中配加含MgO球团时,需要综合考虑高MgO球团的理化性能对炉料结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实际运用于某厂的球团生产,为其高炉炉料结构中添加高镁球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根据褐铁矿含碳球团转底炉还原熔分生产铁粒的技术思想,对低配碳比褐铁矿含碳球团的低温熔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球团中配碳比的调节可控制还原后球团中FeO量,使得球团中形成低熔点渣相,在较低的温度下可实现渣铁分离。球团中CaO的添加会改变还原后球团中形成的渣相熔点及黏度,它的影响在配碳比较高时而且在添加量较低时比较显著,本实验的条件下最佳条件为:配碳比为0.7;CaO添加量为2%,这时球团的熔
通过对目前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将其分类为经验知识摸索法、实验室试验探索法、数学方法优化法以及采用仿真技术的优化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比较及评价,指出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以包钢球团生产现有的原料条件及工艺条件进行抑制其膨胀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提高膨润土抑制球团矿膨胀率的效果较为明显,且不改变球团矿的碱度。但包钢自产铁精矿在球团铁料中所占比例不同,提高膨润土的比例也不同,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配比。选择轻烧白云石抑制球团矿膨胀率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球团矿由酸性变为碱度,应用当中需改变高炉炉料结构,对于包钢目前高炉冶炼不太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