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过程的C同位素分馏参数测量和在致密油气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吸附和溶解平衡实验验证和测量了甲乙丙烷及CO2在等温等压吸附和溶解时的C同位素分馏的基本参数,第一次直接的实验结果和具体数据来支持吸附究竟是选择重的13C还是轻的12C.讨论了测量天然气和CO2在吸附和溶解过程中的C同位素分馏常数对于模拟致密油气储层的含气量,渗透率和压力的关系和现有数据的不足,同时结合最近的南方页岩气的现场钻井岩心取心解析气和岩屑顶空气的测量结果讨论分馏和渗透率以及最重要的储层压力和储层含气量的关系.
其他文献
煤层气井产出水同位素特征具有丰富的地质指示意义.以贵州松河和织金开发井组产出水δD和δ18O同位素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出水水源特征及与煤层气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与沁南和鄂东韩城相比,织金和松河产出水中的δD和δ18O值总体偏重,表现出明显的D漂移特征,指示产出水主要为煤层水.同时δD+δ18O值与日产气量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δD+δ1O越轻,煤层气产量越高,其原因在于δD和δ18O越轻,煤层渗
湘西北早寒武世海底发育有热水活动,但对其环境参数、物质来源,及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总结分析牛蹄塘组各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证实其来源于热水活动沉积体系,海底水温平均可达88.51℃,生物大规模繁盛并且有强还原的缺氧环境事件,热水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向.
为了探讨热降解煤层气与热裂解煤层气界限值,以沁水盆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抽采井煤层气和煤层顶部包裹体气体试样,测定了气体甲烷碳同位素,并收集了该区域74组公开发表的气体甲烷碳同位素,统计分析了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热降解煤层气与热裂解煤层气界限值为-35‰±1.
对马登至维西一带的温泉逸出气化学和氦同位素进行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和同位素示踪原理,对比其与川滇菱块东边界、东南边界和菱块内部流变层逸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从化学地球动力学的视角探索了川滇菱块西北缘马登至维西一带的活动性.
利用钻井岩心样品,通过现场解析气含量测定、解析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以及相关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解析气含量及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为Ⅲ型,并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解析气平均含量为0.37m3/t,主要以烃类气体甲烷为主,属于有机热成因气.
选取海相和陆相低成熟页岩样品进行半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通过出口回压将热模拟产物分为源内与源外两部分,页岩气为"源内气",对热模拟气体源内部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北美Barnett页岩气进行了对比.计军屯组陆相页岩在350℃开始产生烃类气体,到600℃达到最大值,为242.0mL/g,产物几乎全部为甲烷.大隆组海相页岩比计军屯组陆相页岩生气晚,在400℃开始产生烃类气体;由于计军屯组页岩生气能力较强,干
原油或可溶有机组分与母质干酪根之间稳定碳同位素存在倒转分布.从演化论和源控论角度,结合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主力烃源岩的研究进展,探讨塔里木盆地典型源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原油异常富集13C并与其母质干酪根发生稳定碳同位素的高程度倒转分布在源控论方面的可能证据.
为厘定皖南休宁—屯溪中生代红层盆地白垩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及与周围地层、岩浆岩的时序关系,对皖南歙县岑山盆缘断裂带进行研究.石英脉为锯齿状,具破裂结构,形成于伸展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133.2±2.1)Ma和(130±11)Ma,最新年龄为112.3Ma,指示断裂带形成于燕山晚期白垩纪;锆石晶体表面光滑,裂隙少,环带清晰连续,U/Pb值为0.4~1.3,具岩浆锆石特点.指示最后一
对吐哈、三塘湖盆地天然气样品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吐哈盆地天然气以湿气为主,干燥系数集中在0.60~1.0,除烃类气体外样品中还含有少量的N2和CO2.天然气中烷烃碳、氢同位素组成及伴生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表明吐哈、三塘湖盆地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形成于陆相淡水环境.δ13CCH4与Ro的关系表明吐哈、三塘湖盆地天然气主体属于腐殖型有机质低演化阶段形成低成熟煤型气.
无烟煤储层重烃气浓度极端异常,这一现象与传统的科学认识相悖,但在织纳煤田无烟煤中客观存在.采集织纳煤田6个煤矿和3个钻孔共9件新鲜无烟煤煤样,开展逐级粉碎加热的残留气精细解吸实验,采用SP-3400型气相色谱仪测定不同解吸阶段重烃气浓度.结果发现:无烟煤重烃气浓度在残留气不同脱气阶段差异显著;煤样粉碎越充分,重烃浓度越高,封闭孔中存在重烃浓度异常现象;粉碎煤粒度越小,总孔容不断增大,揭示煤中封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