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子分离的凝胶复合膜--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凝胶独特的三维网筛结构使其在以选择性渗透为基本特征的膜分离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合成凝胶机械强度低,刚性小、韧性差,在受力后容易碎裂,无法满足膜分离过程的需要.因此,在用于膜材料时,凝胶常常需要复合在支撑膜表面或填充在膜孔内,形成所谓的“凝胶复合膜”,多孔基质起到机械支撑和流体通道的作用,膜的渗透性/选择性和抗污染能力则主要取决于凝胶层的结构.凝胶的刺激响应性、选择性吸附等特性也为凝胶复合膜的多功能化提供了便利.在近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提出一种“凝胶复合分离膜”的设计新思路,这类复合膜材料以聚砜多孔膜为支撑骨架,聚合物凝胶为表面分离层或膜孔覆盖层.研究发现,聚合物凝胶不仅可以覆盖在膜表面,而且可以填充到膜表层孔的内部,形成选择性分离层,膜的表观平均孔径从~10 nm减小至1~3 nm,实现了从超滤膜到纳滤膜的转变,可用于高价离子脱除和有机中分子拆分.进一步通过凝胶复合膜上叔胺基团的季铵化反应,分别得到正离子化(IEP>10)和两性离子化(IEP4.5-5.6)的凝胶复合纳滤膜,实现了筛分能力的可调,并具有抗菌、抗污等优异性能.在凝胶复合膜的设计与制备中,聚合物凝胶的引入不仅起到缩孔,提高溶质截留率的作用,而且赋予凝胶复合膜pH响应、选择性吸附等特征.通过膜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科学阐述了这类膜材料的吸附、筛分和静电排斥三重分离机制.在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吸附型凝胶与聚砜进行原位复合,开发了一种凝胶复合中空纤维膜产品及其制备技术,其溶菌酶截留率>90%(截留分子量14000 Da),过滤通量>70 L/m2·h·bar.该种膜材料能够吸附去除饮用水中90%以上的微量铅、铬、铜等重金属离子,但能保留水中的钙、镁离子,从而实现安全和健康饮水,相关技术已申请系列发明专利.该技术已在合作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于高端家用净水器.
其他文献
以渗透通量、比体积产水量和造水比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和遗传算法对真空膜蒸馏过程进行多指标建模与优化,考察了料液入口温度、料液浓度和膜面流速等操作参数以及装填系数和长径比等组件参数对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方差分析验证预测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对指标的交互作用,操作参数和组件结构参数对指标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在进料入口温度65℃、料液浓度1 wt%、膜面流速13 m/min、装填系数25%和长径比2.8的最
在由卷式膜组件简化成的平板膜组件的隔网流道中,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流道中纤维丝的排布方式进行了二维模拟。考察了三种排布方式下,流体的速度分布以及对于壁面的剪应力分布。结果 表明,同边排列方式会引起上下膜性能的不均衡,交错排列的纤维丝通常会被优先考虑。当提升流体流速时,纤维丝背后产生的逆流区域范围逐步增大,但存在一定的上限值,继续增加流速无法扩展剪切应力的作用范围,但可以将区域内的作用
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TFPMS)是一种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具有相似主链结构的橡胶态聚合物,由于分子中不对称的结构以及C-F键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能。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TFPMS均质膜,测试气体的渗透性及溶解性,并讨论了扩散性;研究了气体临界性质(临界体积和临界温度)与渗透系数,溶解度系数以及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PFCs的渗透系数较小,低于永久性气体及具有相同碳原子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是一项高效节能的液相分离技术,尤其适合共沸或近沸混合物之间的分离.NaA分子筛膜在有机溶剂渗透汽化脱水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渗透通量与分离选择性.尽管目前管式NaA分子筛膜已实现产业化,但是仍然存在渗透通量低、膜组件成本高等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与管式NaA分子筛膜产品相比,中空纤维NaA分子筛膜渗透通量高、装填密度大、组件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渗透汽化分子筛膜产品.设计与开
碳纳米管阵列反渗透膜(CNT)由于可以克服传统高分子反渗透膜产水量低、耗能高、承压能力低之不足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模仿水通道蛋白的结构(Fig1.a),对(13,13)大直径碳纳米管阵列膜进行内壁和/或端口(Fig1.b,c)改性并对其水通量和截盐率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改性后的碳纳米管阵列膜可以达到100%的截盐效果(如Fig1.b,c,d,e所示),且水通量是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日益重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饮用水处理领域应用较多的是超滤膜,而纳滤膜的应用正在研究中。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超滤置于臭氧-活性炭工艺之后,可以有效保证臭氧-活性炭工艺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和较低的出水浊度和藻类浓度;将超滤膜与混凝工艺组合,可以替代滤池,缩短常规处理工艺的处理流程,提高净水厂出水浊度和产水量;将超滤膜与活性炭组合,不仅可以
淡水资源极度匮乏、能源缺口迅速扩大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当今制约人类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蔚蓝的大海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能量,被誉为21世纪的希望。依靠溶液自身渗透压作为驱动力的正渗透膜技术(Forward Osmosis,FO)可以实现海水的资源化利用,进行海水淡化或盐差发电,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分离膜技术。传统的FO膜受膜材料、膜结构及制膜技术等限制,在分离效率和分离精度之间存在上限平衡,
金是最受欢迎的贵金属之一,除了被首饰和金融业追捧外,在医药、电子、航天及其它制造业也有诸多的应用.随着对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从矿石等金的主要原料开采提炼更多的金受到限制,因此含金量低的二次料源必须加以处理回收金.回收金的方法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化学沉淀和吸附等.其中吸附由于能够分离回收极低含量的金而备受重视.本研究采取膜色谱的方法从实验室模拟含金废水和工业含金废水中吸附提取低浓度的金离子,并为该
会议
正渗透是渗透压驱动的自发扩散膜过程。近年来,膜领域涌现出很多正渗透研究的团队,还有很多科学家和年轻的学生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研究热点。观察近5年的科学报道,发现很多研究内容是在十年前提出的一些概念基础上进行细化,阐述相应的科学问题。这批正渗透的淘金潮正在推动正渗透技术跨入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分析了在正渗透领域近几年在膜材料、驱动溶液和应用的重要发展,介绍高研院膜实验室近年来在高含盐废水回用项目中在材料
气体膜分离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处理对象也由单一原料、单一回收目标的拟二元简单体系发展至多源头、多目标回收、多用途综合利用的复杂系统.这对气体分离膜和膜分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多源化工气体的膜分离资源化分离及利用这一重大需求,本团队在新体系中膜材料性能的准确预测,多源组分非理想膜过程的快捷、准确模拟,新型双膜分离组件及多技术整体协同设计,双膜-氢泵耦合协同资源化技术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