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对流云合并过程及微物理特征模拟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y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MM5 数值模式,对2008 年7 月22 日发生在安徽、湖北、江苏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实况资料结合进行对比,重点分析对流云合并过程。结果表明,模拟的云系整体分布位置和实况基本一致,模式可以模拟出对流云合并形成对流系统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合并有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类型为两个发展程度接近的小单体之间发生合并;另一种类型为一个发展相对成熟的单体和一个相对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单体的之间发生合并。这两种类型合并的共同点是,合并会引起单体的增强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云水含量增加,云顶高度抬升,云水向冰相物质和雨水的转化加快等。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两个单体之间新生的云水中心通过不断发展代替了原有的云体,而后者是其中一个单体得到更快发展而另一个单体更快的减弱。风随高度顺转且风速随高度增加等有利的环流条件有利于合并发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春季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和我国中东部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APO强弱的变化与我国中东部降水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当春季APO偏强(弱)时,我国东部降水偏多(少).研究进一步揭示,APO变化可导致亚洲-太平洋地区高低层大气环流系统出现异常,而大气环流的这种异常变化正是APO与我国东部降水相联系的原因.当APO处于正位相时,亚洲大陆对流层中上层气温为正异常
本文所指大兴安岭北段主指乌兰浩特以北的大兴安岭部分及其西侧的得尔布千成矿带(主要为内蒙古部分)。该地区为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增生大陆边缘,区域成矿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位置,其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德尔布干和东乌旗-兴安两个Ⅲ级成矿带。与其毗邻的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地带,矿床特别发育,构成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密集区,具有矿种多、成矿密度高、规模大和成矿时间集中的特点,得尔布干
@@贵州省境内出露两大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其一是久负盛名的,属于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其二是属于雪峰金成矿带西南段的黔东南石英脉型金矿。黔东南石英脉型金矿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对该区成矿理论的认识,特别是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成矿时代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武陵-雪峰期(1 000-800Ma)成矿;其二是加
@@三(山岛)-仓(上)构造带处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集中区西北部,该断裂带已发现三山岛金矿、新立金矿和仓上金矿3个大,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总储量已超百吨,该构造带及已知矿深部还有很大找矿潜力。三个金矿床严格受NE向三-仓构造控制,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特点。研究了3个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在研究其共性基础上建立了三-仓构造蚀变带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为矿山深部找矿提
@@中国阿尔泰山南缘的基本构造格局是由晚古生代长期的Cordilleran式造山运动形成的(Zhu et al.,2006),经历了3个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阶段:泥盆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石炭纪板块碰撞及古亚洲洋闭合,以及早二叠世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牛贺才等,2006)。泥盆纪和石炭纪的构造背景具有沟-弧-盆的特征(肖文交等,2006)。早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二叠纪的不同的构造背景相应形成了与海底喷流有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主要矿床类型包括:与燕山期钙碱性富钾富硅壳幔混源中-酸性侵入体(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Cu-Mo-Au矿床以及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的层状硫化物型Cu-S-Au-Ag-Pb-Zn矿床,斑岩型矿床如城门山、丁家山、洋鸡山、宝山、丫头山等,矽卡岩型矿床如武山、城门山、邓家山、东雷湾等,层状硫化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不同阶段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岩浆向热液过渡过程中,富含挥发分的岩浆从深部岩浆房出溶的中等盐度的超临界流体。从岩浆中出溶的流体为近饱和的超临界流体,可以溶解大量成矿金属元素(Bodnar,1998)。其捕获温度范围为410~530℃,盐度w(NaCleq)在15%—22%左右,临界压力为59l×1O5Pa,流体出溶深度约2.1889 km。
根据1991-2001 年夏季淮河流域27 个气象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平均累积降水量日变化大部分地区呈现双峰型;降水强度日变化在流域中西部呈现单峰型,流域东部呈现双峰型;降水概率日变化在流域中西部呈现双峰型,而在流域东部为单峰型。
本文使用2008~2010 年春季EOS TERRA/MODIS 数据,选取33 例东北平原中部晴空图像,配以准同步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NCEP 再分析大气廓线数据,利用MODTRAN 大气辐射传输程序对此33 例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的大气效应模拟,得到如下结果:东北平原中部春季晴空条件下,在MODIS 10.5~11.5μm 通道,(1)地气系统总光谱辐射亮度的数值范围为5.76~10.20 W m
利用2006-2007 年5—9 月合肥S 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同期中尺度站地面降雨资料,分析了对流云平均冷层厚度、平均回波强度、回波面积、水平垂直轴比等结构特征与平均降水强度、站点降水率等降水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夏季纯暖云的降水站次仅占到总降水站次的3.2%。降水云平均回波强度为25—35dBz 时,产生降水的站次占总站次的88.4%,而平均冷层厚度为3—6km 的条件下为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