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问题中最小能量耗散定理的推广和最小熵产生原理的局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考察了有对流情形时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某些基本原理的适用条件。基本结果为:在环量守恒条件下,可压缩牛顿流体的定常运动方程可以从整个流动区域的能量耗散积分取极值的变分导出,并且此极值满足极小的必要条件。在同样的条件下若流场温度均匀,则最小熵产生原理成立;反之则不成立。该文还考察了几个实例,说明了可压缩流体的Couette流、Poiseuille流、斜直激波过程等均满足最小能量耗散,而不满足最小熵产生。(本刊录)
其他文献
传统的计算教学目标单一,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觉得计算课实在是枯燥而乏味。目前,我们大多摒弃了以往的计算教学模式,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比较新旧两种计算教学的流程,我们不难看到其优劣。当前计算教学的一般流程为:教师情景创设—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算法—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了不少,学习内容也能轻松地掌握与运用。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
该文给出了RK-AUSM格式在任意曲线坐标下的形式,结合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法,对典型双圆弧叶栅无粘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符合很好,并与CD格式计算结
学生在答题中计算方面失分太多,以致影响成绩。我们经常会为学生总是在计算上有失误而烦恼。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计算失误呢?又怎样解决呢?为此,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学生在计算上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能针对失误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则能减少或杜绝计算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计算失误的成因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
今年暑假我们有幸参加了重庆市科协主办,课堂内外杂志社和加拿大多伦多教育局联合承办的“科技交流夏令营”,这是我们第一次离开生长的土地,来到异国游学,这里的所见所闻没有
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a-氰基丙烯酸乙酯,用低能耗无污染,自乳化成盐法合成了纳米级聚合物微囊作为靶向性药物到体,并行了一系列制备条件和性能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微乳液各项
该文提出了用于计算可压缩Euler方程的格子Boltzmann模型。算例的数值结果表明它可用于模拟激波和接角间断。计算结果和经典算法的结果做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