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基质(aBMSC-dECM)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BMSC-dECM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作aBMSC-dECM支架,其次自体软骨细胞和aBMSC-dECM支架复合物分别在体外培养和裸鼠皮下种植及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区,通过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及活性、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及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体观及体积测量以及成分分析及抗压强度分别评价体外、体内软骨化分化及再生软骨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altelocollagen支架作为对照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骨水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注意事项及疗效观察.方法 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36例,利用骨水泥椎弓根钉,采用开放或经皮微创手术,C臂透视定位监测行滑脱椎体及邻近椎体穿刺、经中空钉道行低温骨水泥强化椎体,各枚均注入1.5ml,安装钉棒利用器械纠正滑脱、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CT、MR及骨密度(BMD)检
目的:通过比较减压结合Dynesy动态固定系统与减压结合植骨融合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探讨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3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A组: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B组:减压、融合联合椎弓根
目的:通过超前镇痛对创伤骨科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及预防,促进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有效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加快了伤口的愈合及患肢功能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大大提高了骨科创伤中心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日及费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创伤骨科2015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患者85例,85例手术患者按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n=43),B组为对照组(n=42
[目的] 探讨经皮头颈开窗自体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头颈开窗自体骨支撑植骨术对28 例( 31 髋)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改良组) ,其中男15 例17 髋,女13 例14髋;平均年龄32. 46 岁;酒精性14 髋,激素性17 髋.
会议
目的 探讨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34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7~67岁,平均51岁.病程1月~37月,平均14月.手术节段:C4、55例、C5、622例、C6、7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在术前、术后3天、3月、6月、9月、1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控制方法很多并且最近几年被广泛的研究。股神经阻滞因其有效的术后镇痛而被当成是标准方法, 但是股神经阻滞可能会减弱股四头肌肌力。收肌管阻滞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镇痛方法,有着很好的疼痛控制以及快速的功能康复的优势。这篇meta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全系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收肌管阻滞的镇痛和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优于股神经阻滞。
会议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在腰椎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期准备:组建快速康复护理团队,下设循证护理小组:心理咨询小组、管道护理小组、压疮预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静脉血栓预防小组、营养小组、静脉治疗小组.通过科内分层次培训、每周晨间的专业知识讲座、护理小组开展PDCA活动等方法提升护士快速康复外科(FTS)知识水平和护理模式认知能力,制定脊柱外科腰椎微创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标准
Purpose 1.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NA-PKcs on chemoresistance to cisplatin(CDDP)in cancer stem cells(CSCs)of osteosarcoma(OS).. 2.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NA-PKcs on P-glycoprotein(P-gp)expr
目的 探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Roy-Camille Ⅲ型横行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Roy-Camille Ⅲ型横行骶骨骨折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8-39岁,平均28.5岁;受累节段均为S1-2.术前致伤原因:高处坠落3例,车祸1例.入院时本组患者均有直肠及膀胱功能障碍.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骶骨移位及成角改善程度
目的 评价距下关节稳定术(EOTTS)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初期疗效并探讨EOTTS对后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对14例(22足)儿童柔韧性平足症患者 [平均年龄(11 ± 2)岁] 应用HyProCure施行EOTTS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一般情况、外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对完整随访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