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X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交往交流交融格局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和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仍发生了一些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对新时代的民族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发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国内形势激烈变化、社会思潮动荡起伏的复杂背景,同时也有具体工作中与时代不相适应、与各族群众的普遍期待还有差距的一些认识和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哪些地方出了点事,不能说这个民族自治地方就有问题,也不能说制度有问题,极少数人闹事,不能与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事不能与实践已经证明并长期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捆绑在一起”。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族关系的基本遵循。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这一理论新内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首的几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民族理论为理论主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指引
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准确认识、判断民族问题及其阶段性特征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民族问题理论判断的不断深化。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是改革开放前一度占据中国民族问题理论判断的核心地位,是民族解放议题在社会建设中传承和演变的结果。改革开放为民族工作打开新局面,执政党在拨乱反正中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理论判断的唯一性和核心性,提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基本上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新常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流动人口中一个重要群体。本文通过分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动态监测数据,对我国现阶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分析认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增长空间和速度较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数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望在流入地的城市定居;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长,民族人口分布离散率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了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从这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以及对比发现,我国城市少数民族在人口规模、民族结构、教育结构、职业结构、族际通婚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也正是这些变化的存在使得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关系面临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新的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要继续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