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陕北农业与农村经济考察

来源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述了建国初期陕北发展农业的措施: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畜枚业。建国之初,陕北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村的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逐渐发展起来。农村交通运输与邮政事业的发展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贯彻与落实,同时也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需要。通过对建国初期陕北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考察,为建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道路及历程提供一观察视野。
其他文献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用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来对国史分期,都应该努力反映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唯物史观,运用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考察社会历史过程,对人类历史进行分期,是有着明确的价值指向,这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发展趋势,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其实,经典作家的多种社会形态学说也都有着同样的价值指向,比如,三大社会形态说,根
本文简述了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名称问题,阐述了国家史与地方史的关系,国史和当代地方史都是中国当代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史是主体,当代地方史是补充。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史与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关系问题,清晰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的精确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研究的对象看,中国当代史是以史为对象,而社会科学某些学科多以现实问题为对象,从研究的方法看,中国当代史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历史叙事,而社会科
目前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成效,但是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改革只是个起步。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日的扩权强县和省直管县试点改革正在逐步地朝着省直管县人事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等全面改革的方向前进。
目前对于农村人民公社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宏大叙事"的视角,人民公社史研究专家辛逸建议,"用民族志方法研究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一个县,因为县既包括了一个地方较完整的地方性知识,又相对具有了一定的典型意义."秉承这样的学术路径,笔者仔细查阅了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保存的所有人民公社时期从1957年到1978年的档案,试图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人民公社在乡村的实践给予整体的审视,结合社会学的叙事(通过动态的事件展示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体化完成后,党对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一方面,通过调整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和下放基本核算单位,克服不同集体经济和不同生产组织之间的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组织内部贯彻落实按劳分
新收复城市中实行的军事管理,是中共最初为保护城市采取的应急措施。简述了城市“军事管制”制度的建立,军事管制制度是在军事管理基础上建立的。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后,军管会为军管时期城市统一的最高领导机关,对军管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军管会与城市最高权力机关的问题,代表了军管制度与民主建政的关系。二者虽然性质不同却紧密联系。建国前后,全国处于军事时期,各地建政工作只能依靠军管进行。军管建立起革命秩序,镇压和肃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法定和实际称谓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而不是“西康省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称谓“西康省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应是新华社当时对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一种误报。从后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看,筹备成立西藏自治区,逐步改变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行政管辖关系,形成了在筹备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各项工作中接受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领导,在其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不仅集中总结了建国以来32年党的历史,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社会等中国当代史各个领域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而言,它与中国当代史研究有着紧密的关系,回答了当代人能否研究当代史这样一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历史决议》的发表距今近30年,其科学性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正如
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判定历史发展的阶段,不仅是历史学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史学研究领域,也是历史学科家族中最年轻、最具成长性的分支学科.正确把握国史的主线与分期对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笔者建议国史的分期以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为衡量标准,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界分为两个时段。前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后者是社会主义社
探讨新时期完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教育发展问题,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继承和保护,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有待探索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发展路子,而这些都是新世纪新时期完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