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水曝气器结构及提水、充氧性能研究

来源 :2004年全国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sj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利用自身的悬浮能力悬浮于湖泊和水库水体的表层,接受充足的光照,得以大量繁殖,由此引起许多水质问题.深水湖泊和水库会形成上下层水体分层现象,水体分层会引起下层水体缺氧,使得底泥中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氮、磷营养盐向水体释放,铁、锰无机盐溶解到水中,使得水质恶化.扬水曝气器是一种用来混合上下水层、向水体充氧的设备。它将下层水体输送到表层,并促使表层含藻水向下层迁移,藻类到达下层并逐步死亡;充氧会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本文将只具有提水混合功能的扬水筒改进成为具有混合和充氧功能的扬水曝气器.通过小试实验证明了该扬水曝气器的可行性,研究了影响扬水曝气器稳定工作的主要结构因素。通过实验测定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确定最小气室体积的经验公式,用于优化扬水曝气器的结构.建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筒流速数学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扬水曝气器的提水混合能力。建立了扬水曝气器曝气室的充氧能力数学模型。 在实验室实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筒流速及其对水体的充氧过程,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提水、充氧能力数学模型。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通过传统的建立在培养法基础上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市给水管网中的管壁生物膜进行了微生物组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本研究分离得到的真菌、酵母、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合计二十二种,其中细菌占绝大多数.所得的细菌里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好氧杆菌,也有少量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球菌,且绝大多数细菌为非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某市供水管网中的水基本处于一个生物稳定的状况.输水系统的水质基本能够满足供水水质的要求.
在饮用水生产中,利用活体生物(如鱼和大型蚤)对源水及出厂水进行在线监测可以有效监控水质变化、防止污染事故.但是在采用氯气消毒的工艺中会有余氯存在,对利用敏感生物(如大型蚤)进行的生物监测结果产生影响.本文讨论采用多物种淡水生物监测仪进行在线监测时,水中余氯的影响及规避的方法。研究发现当水中余氯浓度为0.16 mg/L时,大型蚤24-h存活率是100%,48-h存活率是90%;当余氯达到0.32 m
本文主要从优化消毒的角度介绍优化清水池水力条件的必要性和原理,以及时间停留函数在清水池研究中的应用.根据Froude相似定律,以笔架山示范工程的清水池为原型设计中试模型,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示踪实验,证明不同清水池导流板设置的条件对t10/T的影响,并据此建议原型清水池的设计条件.通过对深圳水务集团的若干清水池进行示踪研究,得到各个清水池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T10/T等参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本文论述了扩张管嘴排泥管在水厂中的应用情况.应用表明,扩张管嘴排泥管与普通穿孔排泥管相比,排泥起动快,泥水含水率低,沉淀池中积泥少,排泥周期长,而且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本文综述汕头市东墩水厂近十年来如何从完善水处理工艺、增强操作技能和加强管理上来提高供水水质。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安全氯化消毒工艺——“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该工艺综合利用了游离氯消毒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消毒副产物生产量低的特点,通过氯化消毒技术的组合,安全经济地实现了消毒卫生学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双重控制.本文主要总结了安全氯化消毒工艺在天津市某水厂的中试试验结果.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HPC、总大肠菌群的控制效果略好于单纯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
利用O3-BAC和O3-IBAC两种处理工艺对南方某水厂滤后水进行深度处理对比实验,研究和探讨了两种处理工艺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IBAC对原水的净化效果好于BAC,固着微生物的生化活性高于悬浮微生物的生化活性,TTC-脱氢酶活性是研究和描述饮用水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效果的有效参数.
为进一步明确运行条件对水质的影响和为中小型水厂建造研制小型成套膜设备,以长江原水(镇江段)作为试验原水,采用微絮凝-接触砂滤-卷式超滤膜工艺连续进行了6个月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3-5mg/L(以Fe计)、砂滤滤速为19.5m/h、膜通量1m3/m2的运行工况条件下,可去除绝大多数的悬浮颗粒和一部分水中有机物.当砂滤出水浊度连续在3-10ntu时,能大大缓解膜压差的增加;而砂滤出水浊度连续在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由其表面结构特征和表面化学性质决定,本文采用过氧化氢、氨水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方面的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活性炭经氧化处理后,表面酸性升高,零电荷点降低,表面亲水性增强,同时活性炭碘吸附值略有降低;还原处理后,表面酸性降低,零电荷点升高,表面疏水性增强,同时活性炭碘吸附值略有增加;氧化改性可提高活性炭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适当的还原改性处理可提高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使活
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新型聚铝(PACS)系列联用的强化混凝除浊除臭效果,并与单纯高锰酸钾、单纯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粉末活性炭技术的强化混凝除浊除臭效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水厂在不改变传统工艺设备的条件下,采用新型高效的水处理药剂,优化工艺参数,强化处理效能,充分发挥各处理单元之间内在的协同作用,对除浊除臭是一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