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6.13区域大暴雨过程分析

来源 :2003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重庆西部"6.1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同时对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ECMWF和T213的形势预报能力都比较好,但T213的部分物理量要素和降水量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物质三大特性的发现,标志着创立中国特色的气候(1-20年)过程三要素预测理论和方法已经完成。一种万物至理的物理研究方法已获成功,它的理论《物质基元结构力学原理及运用》第一
本文介绍了2003年我国渤冬季渤海的冰情预测情况,最大流冰范围及冰厚,海冰的分布和发展过程,并对渤海辽东湾流冰范围侯预报和实测进行了对比检验。
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系统的回收率为35~40%(海水的的TDS在35000mg/L左右),约60%的浓水排放回大海;日本东丽公司开发出独特的两段法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可将系统的回收率提高至60%,使我
污染密度指数SDI,是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定的标准测试方法,可定量地表示出水中微细颗粒物质的含量,通常用于表征RO的给水水质状况。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的SDI值与颗
对1979~1999年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识别,在对红外云图进行图像处理后,用交叉匹配方法得到其移动矢,以此对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
本文采用三重双向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拟MM5,对2002年6月8~9日陕西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M5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造成这次过程的影响系统,
分析了2002年3月29日发生在京津冀的一次早春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的存储机制、触发机制、0℃层和-20℃层高度以及大气垂直不稳定度、涡度平流、垂直速
本文介绍了集成的沙尘天气数值模拟系统的研究过程:(1)风蚀现象(wind erosion)的物理机制,风蚀的数值模拟涉及气象、流体力学、土壤物理学、表层土壤水文学以及生态学等诸多
2002年6月24日夜间北京西部山坡的局地大暴雨是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有两层逆温的层结环境条件下、边界层内的中尺度低空急流与北京特定的地形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强地形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