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残疾儿童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1981年陕南柞水县0~14岁儿童的弱智患病状况流行病学确定儿童弱智患病率为3.84%,包括边缘儿童则为10.86%.1987年确定整个陕南秦巴山区的弱智患病率为2.70%,其中儿童弱智患病率为2.78%.1995年,陕西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陕南弱智人综合防治研究”:1995年,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子课题--“秦巴山区弱智儿童的生物医学防治”;“十五”期间,“西北贫困地区防治弱智儿童系统干预措施的研究与示范”.
  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查明了导致秦巴山区儿童弱智的4类主要致病因素:常见临床医学因素、遗传因素、碘缺乏因素和家庭与社会文化不良因素。首次在国内的贫困山区建立了防治弱智儿童的试验点与示范区,开展了多年的生物医学防治与社会文化防治,显著降低了当地儿童的弱智患病率和边缘检出率,提高了当地儿童的智力水平。
  结论和建议:对秦巴山区贫困地区弱智儿童宜采用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和社会文化干预措施做综合防治:在秦巴山区开展防治弱智儿童的工作,应继续采用陕西省政府提出的政府行为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组织实施模式;对在多年防治实践中己探索出来的现有适宜措施,即系统干预措施,可加以推广应用。
  扩展与深入:在实验点和示范区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与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残疾儿童慈爱工程”融为一体,实施并完善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乡镇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侧弯反射是脑性瘫痪儿童神经行为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临床医生的经验有关.缺乏科学,简单的监测手段.  方法:本研究采用阵列式高密度的表面肌电技术,对24例侧弯反射阳性的脑性瘫痪儿童,30名侧弯反射阴性的正常儿童(经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鉴定)进行侧弯反射测定,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结果:阳性组24例脑性瘫痪儿童的MMAV(侧弯反射阳性检测的量化指标)为48.946548.9465±1
目的:了解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UEFT)量表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  方法:104例脑瘫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一周之内,进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与Gessell发育量表测试.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分与Ges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年龄(DA)和发育商(DQ)分别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关性,同时比较脑瘫偏瘫患者中Carroll双上肢功能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对新诊断的孤独症患儿社会交往、言语及非言语交流、兴趣行为的影响,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60例新诊断的孤独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8例,单纯接受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图片交换交流系统、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分别给予1天1次,疗程3个月;治疗组32例,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布美他尼0.5mg/次,日2次口服,疗程3个月.两
本文分析了残疾儿童康复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残疾儿童康复人才职前培养的不足,着力提高我国儿童康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
目的:探讨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血氨基酸及血氨等因素对其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9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临床症状,常规血生化检测及血串联质谱检测了解患儿生化指标及氨基酸代谢情况,分析了解血氨基酸与血氨、喂养困难及免疫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血氨基酸与IgA+C3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治疗脑瘫儿童心理问题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诊断为脑瘫的3~5岁儿童,以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最终选取20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儿童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对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仅进行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对唐氏综合症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障碍的影响.  方法:对30例唐氏综合症患儿运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治疗3-5次,每次20-30min,治疗时间3.1-4.6月.治疗前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评定其疗效.  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患儿的总体精细运动发育和抓握能力、视觉—运动统合能力均有改善,治疗前后PDMS-FM各分值指标均上升,均值经统计学处理P<0.001.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的600位父母的10个因子进行自评.各因子得分分别与中国常模比较.  结果: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共7个因子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肢体瘫痪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疗效,帮助临床评估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于郑州市儿童康复中心的43例手足口病并发肢体瘫痪的临床资料,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特点,以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疗效观察。  结果:43例患儿发病1月内头颅和脊髓MRI检查均出现异常信号改变,核磁共振多表现为脑干及脊髓前角受累;经过3个月康复治疗,肢体瘫痪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目的:观察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区(sub granular zone, SGZ) Foxg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经大鼠尾静脉行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第3、7、14、21、28天处死,取其右侧大脑半球,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