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在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维持人际和谐,减少抑郁和焦虑等方面存在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抚慰青少年起伏波动的情绪,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受到充分社会支持的个体会较多的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会更善于体谅他人,安慰他人,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相反,如果青少年缺少相应的社会支持,则会更多的应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和亲社会行为是否在青少年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由于男生和女生在运用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性别是否调节了该中介模型。本研究对11到18岁(M=13.86,SD=1.75)的590名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情绪调节策略、亲社会行为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08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青少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社会支持通过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通过亲社会行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先后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和亲社会行为影响主观幸福感。而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对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中介作用。此外,多组分析表明,性别对于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模型也不存在调节作用。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多条路径,给与青少年充分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使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将有助于增加亲社会行为,提升其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