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介绍与分析

来源 :2016年第九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流组织是指如何组织送入空调房间内的空气,使其在室内合理地流动和分配。在数据机房中,经过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进入房间与设备进行热湿交换,经排风口排出。空气的进入和排出引起室内空气的流动,而不同的空气流动状况会产生不同的空气调节效果。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技术参数,能更好的满足设备冷却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种类、特点。
其他文献
随着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小型蒸馏水机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真空来产生蒸馏水的真空热泵家用装置,其中引射器是真空热泵制取蒸馏水过程中的关键部件。利用FLUENT 软件模拟研究了三种参数的引射器——研究了引射器的特点,包括温度、压力、速度以及比率在混合区的分布。
液化天然气(LNG)是深冷生产、低温储存和运输的一种天然气,其汽化成常压天然气释放的冷量巨大,回收该冷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分析了LNG 冷藏车的发展优势,并以蓄冷式LNG冷藏车为例,针对不同大小、载重的冷藏车,对LNG 的复温冷量和冷藏车的打冷需求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论证了LNG 冷藏车的可行性,并针对冷藏车的打冷需求,提出了加设缓冲气瓶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系统优化。
为了更好地设计半导体激光器·热沉结构,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换热能力,模拟计算了平行矩形肋、矩形叉排肋、离散矩形肋、30°矩形斜肋四种结构热沉芯片的最高温度和器件热阻,结果表明带有矩形叉排肋的热沉换热能力最好、器件热阻最低,其次是30°倾角矩形肋片,矩形平行肋片最差。
空调室外换热器在冬季运行工况下往往会有凝露结冰问题发生,这将严重影响换热器及系统的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刻蚀方法制备了铝基超疏水表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铝基超疏水表面静态液滴抗结冰、动态低温液滴抗结冰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表面具有抗结冰性,在静态抗结冰实验中随着冷表面温度的降低,超疏水表面延缓结冰的时间快速下降,在基底温度为-25 ℃时,超疏水表面抗结冰性能发生突变,进一步降低冷表面温度,超
本文利用最大压力气泡法表面张力测量系统对氟乙烷(R161)以及R161/POE 润滑油混合物在温度253-335 K 的温度范围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量,三种混合物中油的质量分数分布为1.43%、2.82%、4.30%.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油量的增加,混合物的表面张力逐渐增大.
为了发挥LiCl水溶液工质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发生过程中的高效利用,实验主要基于内热源逆流降膜发生实验装置来探索低温热源下LiCl水溶液的降膜发生过程的传热传质效果.实验阐述了不同运行工况如不同的热水和溶液的流量,热源的温度,溶液的浓度和系统压力对LiCl水溶液发生过程发生效果的影响.LiCl水溶液降膜发生实验研究结果和LiBr水溶液的垂直降膜实验结果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
本文通过搭建的蒸发式冷却器换热性能实验台,对蒸发式冷却器的热质传递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迎面风速、喷淋水量等参数对蒸发式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蒸发式冷却器的热流量与总传热系数随着喷淋密度Γ的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Γ=0.116 kg/(m.s)时,热流量和总传热系数达到最大值;蒸发式冷却器的热流量与总传热系数随迎面风速U的增加,发生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当U
本文就洛阳隆华蒸发式冷凝(却)设备性能特色实验室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从时代背景与国内外行业现状分析了建设该实验室的必要性,建设实验室的投资和合作方以及建设标准;其次介绍了该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规划;第三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分析了该实验室的建设特色;第四分析了该实验室的工作原理;第五介绍自实验室建成投入以来进行的典型试验案例以及承担的项目和取得的成果;第六对本文所述实验室建设状况,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精度
目前,石油化工装置中工质冷却大多采用了空冷技术,在传统干空冷器不能满足需求的工况下,采用高效复合冷却技术势在必行。高效复合冷设备融合了潜热换热和显热换热机理,是蒸发式冷却设备和空冷设备的优化组合,可实现热量的一次性传递,投资少、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在水资源、能源匮乏区域节能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分析,本文阐述了高效复合冷设备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其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蒸发式冷凝技术的背景,通过对蒸发式冷凝技术换热机理的探讨,突显了蒸发式凝汽器节水、节能的优势。结合蒸发式凝汽器设计经验和工业实践,提出了蒸发式冷凝技术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蒸发式凝汽器在工艺计算时应选用合理的模型进行换热系数的计算;结构设计时,过渡结构采用平缓设计,尽量减小蒸发式凝汽器系统的汽阻;蒸发式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设计应准确计算凝汽器的容积,准确估计凝汽系统的漏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