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uodenal upper part diverticulum embedded into the liver:A case report

来源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BDN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和其配体TrkB(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医院2003年8月至2015年12月外科手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归档的62例石蜡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导管腺癌神经侵犯组32例、未侵犯组30例,取正常胰腺标本10例作为目标对照组,然后采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基因转录水平和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措施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40例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D术,且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ERAS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ERAS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围的手术期管理措施。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with several evidence-based elements has been shown to shorte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many operations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showed that ERAS protocol
目的:分析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提高对胰腺假性囊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保守治疗12例,随访期间假性囊肿均能自行吸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9例,术后1例出现胰瘘,1例复发;外引流术2例,术后均出现胰瘘;开腹囊肿胃吻合11例,有3例出现胰瘘,其中1例合并出血,最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Docetaxol,DTX)联合应用反义miR-21(AS-miR-21)对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AS-miR-21;Real-time PCR(RT-PCR)检测各组miR-21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5(,cyclindepen
目的:分析肝包虫合并HIV感染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选取科室2012年-2016年收住的5例HIV合并肝包虫患者,5例患者分别进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肝包虫外囊次部分切除术、肝左叶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及相应的支持治疗,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其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残腔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2009年Hohenberger提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colic Excision,CME)理念以来,CME已成为结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由于降结肠肿瘤发生率较低,仅占所有结肠癌的5%~6%,故其腹腔镜手术实践经验相对较少.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范围广、操作跨度大、解剖相对复杂等特点,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腹腔镜左半结肠CME手术路径一直处于探
目的:探讨D3清扫在术前CT诊断无淋巴结转移的右半结肠癌根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为淋巴结短径/长径>0.8,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态或呈融合状,增强扫描后呈不规则强化.融合状,增强扫描后呈不规则强化。右半结肠癌的D3清扫定义为清除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若存在)、中结肠动脉右支或主干(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根部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施行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360例.经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双钩疝针将爱惜邦00#聚酯编织线从斜疝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导入与牵出,完全腹膜外高位双重结扎疝囊.结果:全部病例术中过程顺利,12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均予以同期处理.手术时间:单侧5~9min;
腹股沟疝的前入路与后入路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外科的常见术式,其疗效在众多的临床研究中未发现差异,但目前对于两种入路的手术的争论仍然是个热门的话题,这些争论局限于技术、疗效和常规并发症的角度,而忽略了对男性生殖影响以及医疗的社会属性,作者尝试从男性腹股沟疝治疗选择的社会属性角度,也即医学伦理的角度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