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电子废水中RO膜的污染与清洗研究

来源 :第七届京津地区研究生膜技术论坛暨北京膜学会换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经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后的电子废水完全满足反渗透(RO)系统的进水要求,但膜污染依然困扰着RO 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本文对引起RO 膜性能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解决方法.对污染的RO 膜元件进行解剖后发现,膜片表面呈微黄色.与新膜片相比,污染膜片的截留率下降至98%,但渗透通量接近;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和Fujiwara 检测发现,这是因为膜表面污染层为疏松堆积,膜表面受到游离氯的氧化降解.对污染膜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分析表明,RO 膜表面污染层主要为BaSO4 和SrSO4 等非碱性垢,金属氧化物和硅垢次之,有机污染微弱,无明显微生物污染.对污染膜采用HCl 溶液清洗后,再分别采用NaOH、NaOH/SDS、EDTA-Na 和EDTA-Na/STTP四种溶液清洗,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对清洗废液的组分分析发现,污染层主要元素的含量排列为Ba>Sr>Ca>Si>Al>Mg>Fe>Zn,污染RO 膜片上沉积的BaSO4≥1848 g/m2,沉积层厚度≥0.4 μm,同时表明EDTA-Na溶液的清洗效果最好.通过FESEM 观察发现,EDTA-Na 溶液基本能把膜表面的污染层全部去除,清洗后的膜表面露出硬质结垢如BaSO4 在较高的操作压力下对膜表面造成的机械破损.因此,为了保证RO 膜长期稳定运行,需要严格控制RO 进水的余氯值,并加强硫酸盐结垢的防治.
其他文献
为了量化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过程中膜清洗的清洗效率,利用石英微量天平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静态吸附和脱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测量吸附质量并与时间建立函数关系,来研究BSA 的吸附率和脱附率.BSA吸附或脱附的动力学研究是通过石英表面频率的变化,推出吸附到镀金石英表面质量的变化.该实验在四个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分别是不同的pH 值,温度,离子强度和料液浓度.达到吸附平衡后,使用去
会议
本文采用PVDF 微滤膜对BSA 进行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静态吸附的热力学曲线、吸附平衡曲线,同时也探讨了温度、pH 值及离子强度对静态吸附的影响,并用八个等温式对平衡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八个等温式的最优拟合顺序是:Langmuir and Freundlich > BET > Langmuir ≈Redlich-Peterson ≈ Temkin > Freundlich >
会议
会议
会议
应用藻类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是水处理领域的新技术.然而经过藻类处理后的废水中会含有大量悬浮藻体,其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应用先进的膜技术可以使之达到排放要求.本研究分别采用卷式超滤膜(PES,截留分子量50KD,膜面积0.37 ㎡,操作压力0.1MPa)及纳滤膜(Polypiperazine-amide,截留分子量300D,膜面积0.37㎡,操作压力0.5MPa)对出
会议
反渗透膜元件运行特性是反渗透膜系统运行分析的基础,而膜元件运行特性又分为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静态特性系指特定运行条件下膜元件的运行参数,动态特性系指膜元件的透水系数与透盐系数对于膜通量、给水温、盐浓度、回收率等单一因素特性或混合因素特性.膜元件特性分析领域中存在两个典型问题.一是原始特性即非污染条件下的膜元件特性,一个是污染特性即膜污染条件下的膜元件特性.反渗透膜元件的运行过程属于传动与传质合成的
会议
乳制品废水是间歇式产生的,不同车间产生的牛奶废水变化幅度较大,包含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乳糖为主)、蛋白(80%酪蛋白和20%乳清蛋白)、脂肪.本实验通过纳滤浓缩乳制品废水,使纳滤后的透过液达到排放标准,浓缩液进入产氢厌氧膜反应器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实验结果表明,浓缩液进入产氢厌氧膜反应器后酪蛋白因反应器pH 值在5.0 左右而发生等电点沉淀,与污泥混合影响污泥的活性,增加膜污染,并被分解产生多肽和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