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叶是我国现代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轫期,这其中既有吴藴瑞、袁敦礼、章辑五等开创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家,亦有张之江、唐豪、孙禄堂等醉心于中国传统体育的研究者。近年来许多这一时期体育家的思想研究开始被学者们所重视。然而,作为长居一线的体育家王怀琪的思想研究却鲜有人关注。基于此,研究以"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全国报刊索引"、"中美百万册"、"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数字资源库)"、"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成故纸堆"、"南京师范大学民国特藏文献"、"孔夫子旧书网"等数据库和书库为依托,检索并研读王怀琪所发表的论著,评述其思想以及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王怀琪(1892-1963),男,字思梅,江苏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人。王怀琪热爱体育,并为此奉献一生,早年进入徐一冰等人创办的中国体操学校学习。随后在上海历任商团公立尚武小学、中国体操学校、爱国女中、湖州旅沪公学、澄衷中学等校的体育教师,体育部主任。其中,上海澄衷中学是王怀琪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供职于此23年,他的许多著述及教学实践都完成于此。此外,由于王怀琪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颇深,兼任了精武体育会的器械部主任。解放后受聘于上海教育学院(1997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任体育教研室主任,仍有著述出版。通过对多种数字资源库和书库的全面检索,不完全统计出王怀琪公开出版的书籍总计72部,随笔及杂谈共18条。对王怀琪的著述以当代体育学科划分为依据,可以看出,他的著述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群众体育三个领域。其内容在于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创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弘扬和对群众体育开展的积极指导。王怀琪一生的著述领域广泛且成果丰硕,对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贡献重大,是我国近现代高产和杰出的体育家。王怀琪体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因地制宜的创编体育游戏、重视体操运动的精神教育价值、体育教学内容应取材丰富、实用;民族传统体育:主张图文并茂的编写武术教程、不遗余力的整理与创编中国养生体育;群众体育:创编大众体操与重视科学健身、积极倡导体育和健康的重要性。结论:1)王怀琪是民国时期高产的体育学人,在学校体育上著作颇丰,内容涉及到体育教学理论及体育游戏、体操、武术、八段锦等教材的编写。他通过亲身实践编写的体育教材对丰富体育教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当时的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参照范本。王怀琪学校体育思想的启示在于上好体育课编好体育教材,这是一种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王怀琪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历史影响。2)王怀琪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和创编贡献重大,尤其是经他整理和创编的养生体育,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不仅继承了古代基本动作,同时结合了现代体操教学法,并对它们进行了文字注解和技术动作编排,使之得以广泛开展。王怀琪的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的启示在于创造不守旧、不排外的中西融合的新体育。3)王怀琪身体力行的倡导科学健身,是一位理想的体育家。他的群众体育思想启示在于摒弃单向度的运动,注重身体锻炼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为提高近代国人的体育认知和锻炼水平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4)王怀琪体育思想中主观经验性的东西较多,一些著述并未得到实证检验,其科学性还有待商榷。由于深居基础体育教育一线,其思想的闪光点和创新点并未完全凸显,也未能在当时的的体育界取得优势地位。整理老一辈体育家们留下的思想遗产的意义在于汲取营养、面向未来。王怀琪是富有工匠精神的体育家,他对于上好体育课的努力,对于创造中西融合新体育的探索以及致力于倡导科学健身的实践是带给当下体育发展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