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与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耦合低碳发电的理论分析与实现研究

来源 :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年消耗煤量占全国煤炭总消耗量的一半以上,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常规燃煤发电厂或者富氧燃烧电厂,是实现燃煤碳减排的一个新方向,同时也是低成本、规模化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太阳能集热场生产蒸汽,用于替换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抽汽以保证锅炉给水温度,这样可以减少汽轮机的回热抽汽,提高新蒸汽的比内功,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是太阳能与燃煤发电耦合的一种有效方案。而为达到大规模碳减排的目的,在建设富氧燃烧发电机组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补偿氧燃烧发电系统因为制氧系统而多消耗的厂用电,可在保障电力供应总量的同时,不额外增加化石燃料消耗,从而真正解决氧燃烧燃煤发电系统中所存在的运行成本过大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培养高等工程管理和工程科学研究人员的过程中,实验教学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安全专业设置的实验课多课程交叉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施.在对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安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原有的实验设备、实验教学模式等已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安全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要求.本论文根据陕西省教改项目《采矿、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及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研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了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和完善的主要内容,旨在推动国内同类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加剧,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作为传统工业的大型化工厂能量消耗甚巨,所以对其进行能量集成是同时节约能量和减少排放的有效途径.目前整厂能量集成思想和启发式智能算法是此类技术的研究热点,但是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和商业软件.传统方法夹点技术不能解决多维优化问题,并且难以达到全局最优.而MINLP的求解常陷于NP-hard困境,难于处理多目标复杂约束的问题.本研究中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
本文通过对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利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地热余热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是以50℃地热尾水为驱动热源,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热力循环,将供热二次循环系统回水(45℃)提升到65~70℃,以达到地热余热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供热系统中的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循环热水出口温度的取值范围对系统性能影响规律的讨论及系统升温特性图的建立,得出了
能源、环境和温室气体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为了应对发展中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其中重点论述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近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及为了科学、健康、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正处于天然气大发展的时期,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快速攀升,天然气长输管道网络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建设大量天然气地下储备库,以确保天然气供应安全.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矿资源,具备建设盐穴型天然气地下储备库的基本地质条件,并且井矿盐开采能力巨大,具备在短期内建成大规模地下盐穴储气库的能力.盐岩储气库是高效、安全的天然气地下储备方式之一,相关的地质学与岩石力学研究成果及其工程应用表明,在我国层状盐岩地层中建造盐
在全球碳减排技术发展背景下,燃煤电厂碳减排技术发展潜力巨大,CCS技术受广泛关注。未来碳减排工作将朝向降低捕集成本,提高后续利用方向发展。
煤炭火力发电在将来30年内依然是我国最主要依靠的电力供应途径.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煤炭火力发电的转化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继开发了超超临界(USC)、先进超超临界(AUSC)以及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等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本文在简要介绍超超临界(USC)发电机组中耐热钢材料的应用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先进超超临界(AUSC)发电技术以及IGCC发电技术所必需的高温合金材料
本文介绍了Z箍缩概念,提出了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能源堆的概念设想并分析了其技术可行性.在设想中,根据未来能源应用的特点,提出了驱动器可把电流上升前沿加大,以减小研制难度的建议;提出了适用于Z箍缩应用的能源靶设计,该靶可在60~70MA电流下获得1.5GJ以上的聚变能输出;提出了适应脉冲运行的次临界能源包层概念,该包层可方便地实现烧U-238和Th-232,能量放大倍数大于10,因而可实现单爆室能源运
蒙特卡罗(下简记为MC)方法发展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其广泛应用于核科学及相关领域.MC方法超强的几何处理能力,能够模拟各种复杂几何系统内的中子、光子、电子、α粒子、质子及其耦合输运问题,成为运输问题模拟的首选工具.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反应堆临界安全分析和屏蔽计算的MC软件具有现实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维多群中子-光子输运MC程序MCMG及相关核数据库获得巨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