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表层对聚乙烯空间电荷注入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验室反应容器中聚乙烯(PE)试样被表面氟化不同的时间。基于压力波法、空间电荷测量结果揭示随氟化时间的延长、空间电荷行为发生有趣的变化。红外分析表明随氟化的延长、氟化度增加。试样的断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像给出了这些氟化层厚度的精确信息。表面能计算间接地表明了氟化导致表层极性或介电常数的显著增加、取决于氟化时间。开路热刺激放电电流测量显示这些氟化层有不同的电荷捕获特性及随氟化延长、对半导性电极里的化学物种向PE扩散增强的阻挡特性。因此这建议氟化层中自由体积的相应减小及电荷传输性能的降低。这对抑制电荷的注入与积累非常重要,尽管高的表层介电常数与表层中深捕获的电荷会降低界面电场、减小电荷注入。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ZnO压敏陶瓷粉料,分别以Nn4HCO3和NaOH作为沉淀剂,研究了不同沉淀剂对共沉淀法制备的ZnO压敏陶瓷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NH4HC3作沉淀剂时无杂质离子残存,得到的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相对较好。而以NaOH作为沉淀剂时残留的Na+部分以填隙离子的方式存在。影响氧空位和锌填隙的缺陷浓度,降低载流子的迁移率,阻止晶粒的长大,因此增大了电位梯度(820 V/mm)。但电
具有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微电子领域以及电力工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许多研究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复合材料的界面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工作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以高介电常数的BaTiO3(BT)粒子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两类不同的粒子作为填料,通过对填料表面进行改性,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BT的表面接上大
本文在实验室反应釜中在不同的氟化温度(35℃、55℃和70℃)下、以氟气体积浓度为12.5%的氟/氮混合气对热压制备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片状试样(厚约0.8 mm)进行了氟化改性。利用压力波法研究了处理温度对LLDPE中空间电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氟化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氟化温度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空间电荷的抑制效果。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揭示了氟化引起的试样表层化学组成的本质变化。开路热
本文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不同组分聚酰亚胺/氮化铝(PI/AlN)纳米复合薄膜,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对薄膜微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组分AIN对复合薄膜电阻率、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子(tan 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AlN复合薄膜散射曲线不遵循Porod定理,呈现正偏离,有机相与无机相间存在电子密度起伏区域; 随着纳米AlN含量的增加,分形结构由质量分形转变为质量和表面双
高压直流套管内绝缘材料性能直接影响套管运行的稳定性。本文选取油浸渍纸和环氧树脂浸渍玻璃纤维两种绝缘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直流电压最高为50kV的电老化试验模型,并制备了一定纸中含水率的油浸渍纸试样,测量了两种复合绝缘材料的试样在直流老化过程中的主要介电性能参数,主要包括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直流绝缘电阻等。研究分析了试样的介电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老化后试样的红外光谱分析和显微镜观
本文研究了应用于电缆附件中的硅橡胶在频率位于20-300 Hz时的击穿特性。选用液体硅橡胶,采用120℃热压,运用特制模具制备含有单一典型缺陷的硅橡胶试样。采用串联变频谐振耐压试验电路,对硅橡胶试样进行连续升压击穿试验,并采用威布尔分布分析击穿电压。结果表明,在实验频率范围内含针尖缺陷、气隙缺陷及刀痕缺陷的试样击穿电压随频率增高而下降; 不合缺陷的硅橡胶试样击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硅橡胶为无定形高聚
聚合物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问题已经有相当长的研究历史,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缺少重要的进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陆续提出与解决了几种固体介质中的空间电荷测量方法之后,基本上能够实时地了解绝缘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状况,空间电荷问题的研究才有了明显的进步,以至于有人甚至说这是“空间电荷疯狂”(Space Charge Crazy)的时期。但是近年来,随着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立与直流储能的应用,解决
本文根据直流套管生产的技术要求,对直流套管的绝缘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研究了直流套管用内绝缘材料的含水率、温度对绝缘性能的影响,以及外绝缘污秽、套管实际运行条件等对直流电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对直流绝缘性能影响的措施和直流套管的绝缘设计方法。
通过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尺寸为100nto左右的多铁性材料BiFe03纳米粉体。实验表明在溶胶过程中反应溶液pH值以及干凝胶的煅烧温度等合成条件对纳米粉末的制备和纯净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采用TG-DSC、XRD、FT-IR及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粉体进行物性分析和研究,得出最佳的合成条件:凝胶溶液的pH=7-8,干凝胶的煅烧温度为600℃。
实验采用溅射和蒸发镀膜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CuPc/Cu三明治结构NO2气敏传感器。这种器件对NO2气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研究其在NO2气体中电学特性的变化,来表征其敏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ppm的NO2气体环境中,器件的正向电流明显增大。通过比较器件在空气和NO2气体中器件的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变化,发现通入NO2气体50分钟后,CuPc/Al势垒高度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