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胞外多糖及其外泌蛋白处理下大豆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豆的生产过程中,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大豆疫病是影响大豆产量品质的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疫霉的致病机理对于该病的有效控制十分重要。而在大豆疫霉侵染大豆过程中,大豆疫霉分泌的多糖及蛋白就如同侵染大豆的先锋部队,所以通过研究大豆疫霉的胞外粗多糖及分泌蛋白对大豆的生理生化影响可为研究大豆疫霉的致病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大豆疫霉GY8-3菌株为材料,提取胞外粗多糖及分泌蛋白,用它们处理大豆愈伤组织;采用RT-PCR,GC-MS方法,评价粗多糖和分泌蛋白对大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胞外粗多糖及其分泌蛋白处理组的NO和活性氧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其中胞外粗多糖处理组中的大豆10个抗性相关基因在粗多糖处理6 h后有6个基因明显上调;分泌蛋白处理组中有4个上调。GC-MS鉴定出的代谢物共有58种,其中大豆疫霉胞外粗多糖处理组有20多种代谢物显著变化(P≤0.05,VIP>1);其中葡萄糖苷和脯氨酸的相对含量(log2 (T/C))升高了251%,甘露糖升高了219%,丁二酸(琥珀酸)升高了122%;缬氨酸、天冬酰胺、苏氨酸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216%、128%、54%,丙酸、松醇、肌醇分别下降了91%、75%、54%。分泌蛋白处理组有30多种代谢物显著变化;其中葡萄糖苷相对含量升高了477%,甘露糖升高271%,这二者都比胞外粗多糖处理组中的升高幅度大,脯氨酸升高了250%,这与胞外粗多糖处理组升高倍数相近;而缬氨酸、天冬酰胺相对含量并无较大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豆疫霉胞外粗多糖及其分泌蛋白处理大豆后,不同处理组的大豆体内代谢都发生了变化。二者相同之处是都使大豆系统抗性得到了提高,且都是诱导大豆通过减弱糖酵解途径、增加体内葡萄糖苷、脯氨酸及尸胺的含量等一系列的内部调节来实现对它们刺激的响应;不同之处在于大豆疫霉胞外粗多糖是通过减弱大豆的氮代谢途径、增强大豆的三羧酸循环来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本实验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揭示了大豆疫霉GY8-3菌株胞外粗多糖及其分泌蛋白处理下的大豆体内代谢规律,为研究这两类物质在大豆疫霉侵染大豆期间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究大豆疫霉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研究大豆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体内的代谢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步探索、维护
对足球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做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通过对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足球技战术水平.
在对一例膀胱外翻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通过及时、有效地抗感染,皮肤护理,有效的安抚,准确的记录生命体征及出入量,及时控制了患儿的皮肤感染情况。在膀胱外翻患儿的治
会议
目的研究胆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64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
<正>高浓度的氟离子会危害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可实现快速检测等优点。因此,氟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1]增强型荧光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Radix)来源于茜草科巴戟属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本论文以巴戟天为原料,通过对比Bacillus sp.DU-106、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酵母菌RV171发
硬质合金是一种超硬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疗仪器、模具制造等领域,由于极高的强度和硬度,对其材料表面进行机械磨削时会对磨削砂轮造成损害且磨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工件的磨削烧伤及金相组织变化,影响硬质合金的使用性能。而电火花加工技术是靠工具和工件两电极间的脉冲性火花放电去除工件材料的,虽然不受材料强度和硬度等的限制,但其加工效率低且加工后的表面质量较差,不利于硬质合金材
用爱心播种,用慈善浇灌,前行在"慈心表爱,和谐扬善"的征程上,这位"香港太平绅士"始终将最赤诚的爱倾注在他的慈善事业当中,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正是对生命有最本真的认识,他才深
研究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国家形象重塑与再生的分水岭,将大型体育赛事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建设有机结合,将体育符号与政治符号、经济符号、文化符号有机互动,打破了传
金沙江下游紫色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对紫色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凉山州会东县紫色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