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在骨科护士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十几年来,疼痛管理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 的关注,疼痛教育也日益完善。 而在我 国,由于护理事业起步较晚,疼痛管理并未成为常规的护理工作,我国护理人员疼痛知识和态度水平与国 外护士相比严重不足,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疼痛教育不完善密切相关。本文旨在过通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骨科护士疼痛管理中 的应用效果。方疼:利用我科开展无痛病房的优势,与疼痛学组结合设计调查问卷,应用计划行为理论设计影响骨科护士疼痛管理行为因素问卷,找出影响临床疼痛管理行为效果的的影响因素,以此发展干预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轴面、矢状面和三维重建对枢椎椎弓根螺钉可行性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的患者CT资料,所有病例一侧均经术中证实无法成功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术后CT确诊枢椎椎弓根螺钉未完全在骨质内,根据术前CT轴面、矢状面和三维重建判断是否可成功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结果:CT轴面、矢状面和三维重建判断分别有46.1%(12/26)、96.1%(25/26)、11.5%(3
目的:评估囊袋成形术治疗皮质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囊袋成形术治疗19例皮质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共20个椎体骨折,19例患者中男7例,女12例;年龄55~83岁,平均70.7岁.患者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疼痛节段椎体MRI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T12 5例,L1 6例,L2 6例,L4 3例.伤椎椎体平
目的 探讨游离髓核突出责任椎间隙的定位及改良小切口PLIF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37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进行总结,为确定责任椎间隙探讨一个可行的方法.沿椎间盘突出节段棘突中线作一纵形切口,长约4cm,沿棘突一侧椎板潜行剥离,显露人字脊,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减压侧椎板扩大手术视野,切除部分增生内聚的关节突,扩大神经根管.根据术中椎管探查情况潜行减压对侧椎板的内
目的 通过与直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比较,评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伤椎的上、下椎体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8月用PMMA骨水泥强化伤椎的上、下椎体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5例(强化组)与直接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直接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
目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后影响假体长期使用的主要原因。假体表面释放的磨损颗粒诱导破骨细胞过度活化在整个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的过度活化及其骨吸收功能是预防假体松动的理想办法。作为黄酮类的中药单体,白花前胡素不仅能增强成骨活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它对破骨细胞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深入研究白花前胡素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的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在体内的抑制效应对
目的:探讨术中3D导航技术在微创后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在杂交(Hybrid)手术室里,采用ZeegoC形臂(西门子公司)采集术中3D图像,自动上传至Curve TM三D术中导航系统中(Brainlab公司),应用于MIS-TLIF手术过程,包括病变定位、切口设计、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选择、确定螺钉直径、长度与进钉方向、通道放置、减压范围、以及融合器型号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穴位注射甲钴胺对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重建排尿功能的影响,探索行之有效、简易、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2例早期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在36.27±19.20岁,其中男性18名,女性4名,病程从4-78天,两组从年龄性别以及病程均无统计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留置尿管,入院后即开始干预,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灸治
目的:探索系统护理干预对OVCF行KP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本科室100位骨质疏松症性(Ostcoporosis,OP)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y,K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按OP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按OP护理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月、3月、6月评价干预的效果,比较护理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26例,采用经腓骨骨折段辅助复位内固定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43.6岁,经跟腱内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骑车扭伤17例,坠落伤9例.本组患者术前均行系列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踝关
目的:探讨超前宣教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2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超前宣教组,超前宣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前宣教模式,在患者入院初期、术前准备期给予患者进行体位、饮食、心理、肢体功能训练知识的系统宣教,让患者了解整个住院过程,入院初期和术前准备期就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踝泵运动,并督查患者是否做到位,减少肌肉萎缩、血栓发生率,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早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