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交通综合治理的信息公开与共享探讨

来源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说话,数据为准"的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时代来临,面对跨区域城市群、城市、社区各个维度下的治理要求建立在共同对话的基础之上,由于存在交通政务信息解决交通问题的范围能力有限,数据资源全方位无条件公开引起的蝴蝶效应等问题.为解决以上矛盾,数据信息公开与共享是引领助推科技产业创新融合、面向城市综合治理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总结剖析国外在数据公开与共享在数据技术、管理、开放边界和监督保障体系等先进理念.从交通综合治理理念出发,提出围绕三大基本原则,构筑了面向跨区域交通协同治理、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社区交通治理三层维度的治理思路,以期解决信息公开与共享工作中在"数据层、管理层、交易层、应用层"等存在的问题,形成与之匹配的完整闭环解决方案,让数据更加透明,出行更加便捷,交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市快速路建设和道路快速化改造,高架桥作为城市演进的必然产物应运而生,其在通达性、便捷性等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但在城市核心区或核心组团,高架道路在景观、振动、噪音、商业等多方面均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具体案例,对城市核心区高架道路的弊端进行分析,并通过交通数据调查、城市现状调研、城市发展研究等分析手段,提出以道路在城市发展中应当承担的功能为优先的规划理念,初步对城市核心区新建
道路作为城市交通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其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工作.目前,由于国家现行规范对道路用地红线宽度定义不够明晰,也缺乏一个统一技术标准平台,导致在交通用地管控方面时常陷入争议.为了能够协调管理、规划、设计等部门的工作,对道路交通用地有个更明确、合理的统一划分标准,以解决道路交通设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次通过总结以往规划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一套“自上而下”的道路交通
上海市私人客车牌照额度拍卖政策实施近30年,确实延缓了机动化进程.但目前其效力殆尽,现行政策的弊病愈加明显,主要表现在:总量仍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与停车难问题无解;上外地号牌对冲政策效果;另外,据预测2020年前上海市路网允许的沪牌增量为60万,而未来8%的家庭有购买第二辆车的意愿,10%的家庭有购买第一辆车的意愿,即家庭首车和家庭二车的需求分别是75万辆和60万辆,届时家庭首车的刚性需求将会面临家
为挖掘现有路网的通行潜能,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广州通过大力推进“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交通治理工作,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本文阐述了广州交通“双微改造”工作主要内容,介绍了路口动态控制转向、借用同向车道掉头、区域交通组织联动等交通组织新技术以及交通流量控制信号灯、消防通道专用信号灯、“礼让斑马线”交通设施、车行道精细化设计以及分时停车措施等
交通出行特征数据在城市交通管理、交通规划、设施布局、空间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数据获取方法上,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法在获取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者属性方面存在不足,PDA调查法存在投入大、抽样率低的问题.从提高数据准确性角度,提出手机信令分析与PDA调查融合法,在指标体系和结构层次方面对两者融合进行阐述.将该方法应用于大沥镇综合交通规划,通过分析人口就业、出行率、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交通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世界一流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解决现代城市病、缓解交通拥堵、转变交通发展模式、服务北京市民出行的迫切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现状及未来交通需求特性变化,全面剖析了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现状问题、建设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出发点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智能交通管理体系规划方向、核心
扬子江城市群中小城市呈现城镇化水平高、机动化水平高的“双高”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扬子江城市群中小城市城市交通的问题、特征,认为这些中小城市的交通系统既面临行车堵与停车难日渐突出、绿色交通发展目标与路径不明确等转型期共性问题,又面临城市群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与城市群交通战略方向不协调、交通供给与城市群交通需求不匹配等特殊问题,最后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扬子江城市群中小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具体对策.
为保障新城交通运输体系的顺利构建与高效率、高水平运行,制度设计是关键环节.围绕高时空效率、高水平服务、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监管、环境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构建健康的新城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路径,形成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公共交通、行政管理全方位的制度设计.具体地,在设施建设方面,设立统一的建设主体,合理安排公共交通建设时序,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倡导节能环保的建设方式;在运输服务方
北京轨道交通在后奥运时代快速发展,2017年轨网里程达到608公里,日均客运量千万以上,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心城的轨道网络,有力支撑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现有网络面临着主要走廊能力不足,服务层次单一,高峰时段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回顾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说明北京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由环节中心城交通拥堵向引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方向转移.同时,北京目前的轨道交通是单一制式的,服务于中心城范围的单一
基于对城市发展特征与经典规划模式的研判,首先对城市标志性大道的概念进行深化,识别出其可能的存在形式;然后根据街道的现实用途与规划要求来探讨大道的双维核心属性的关系,指出标志性大道的交通性与场所性的综合效益最优化是实现城市中心区交通功能与场所空间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内在条件;进而以北京城市轴线大道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协同发展机制为例,归纳出标志性大道的三大功能特征;最后总结出大道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