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健康传播规范与引导

来源 :2016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分会八(中医药养生健康服务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众对健康、对中医养生的追求热情持续高涨,更渴求养生知识,因此,养生科普领域需求缺口很大.然而,中医养生健康传播的最大问题,是急需规范和引导.从发展策略角度,指出人民大众需要中医养生,呼唤养生科普。中医养生健康传播,应该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热爱科普、甘于奉献、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队伍,在确保中医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媒介,以通俗、生动的形式,向大众传播正确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历经几千年检验的中医养生,只有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大众才能看得懂、用得上,才能扩大影响、广为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实施治疗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vs77.4%),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7%vs25.8%),且在SDS、MMSE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选取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75例抑郁合并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西酞普兰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8周后的抑郁焦虑情况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患者经治疗前HAMA评分为(26.28±4.12)分,治疗后为(9.6±4.84)分;治疗前的HAMD评分为(25.26±4.97)分,治疗后为(9.82±4.19)分,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利培酮联合改良电休克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有患者29例,A组单纯给予利培酮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改良电休克治疗,C组给予利培酮+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8周,对比观察3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BPRS评分(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节奏变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加,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抑郁症是全球精神卫生问题.抑郁症在祖国医学属"郁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百合地黄汤源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用于治疗百合病.百合病症状表现与抑郁症的表现相似,成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常用方.方中百合润肺清心,益气
在传统医学中,抑郁症属"郁证"、"脏躁症"、"百合病"等范畴.在以往的中西医研究中,多数学者通过建立相关动物模型试验提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脾胃虚弱,肝郁失疏泄等病机相关.而近年来不少学者又在临床试验上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肾阳不足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通过应用温阳的药物对改善抑郁症的症状及提高神经递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传统医学肾阳不足发病机制联系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阐述了传统医学肾阳不
伴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模式正在从传统以医疗为主向以健康长寿养生的综合产业链需求升级.鉴于中医在保健养生、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养生产业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医药养生产业链还存在定位模糊、价值创新不足、规模不大、品质不高、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现实问题.此外前期投资高、收益低、资本回收慢的特点倒逼养生企业从产业链视野去寻求行业发展,提出中医药养生产业链定位与价值主张,制定中
历代养生学家,医学家及一些专家学者,都侧重于固精、调气、静神、动功及针灸、推拿、药膳等方面,各有所长而又有道、儒、释、佛家养生法及武术、医家养生。对养生学确有其贡献,对人类生活都有相当的影响。在传统养生学说,对于人的精神状态及健康长寿有关系,莫过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因素,和长期精神压抑,情绪紧张等也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养生学家一致认为心情愉快,可使气血运行顺畅,因此回避烦恼,宽以待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根基之一,在"治未病",培养民众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价值观方面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当前,应该在大中小学开设中医药文化课,使他们能熟读中医重要典籍,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中医思维方式和急救的基本技能,养成济世救人、爱国友爱的价值追求.同时,在孕妇、因病致贫和医疗保费偏高的人群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培训,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当前的医疗形势下,肿瘤,尤其是癌症,已经成为影响大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甚至成为了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中医对肿瘤病的防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结合目前来看,中医防治肿瘤的原则主要有"深化科普""未病先防""养疗结合"等,针对可能会引发肿瘤的诸多因素,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抵御肿瘤发生;或在肿瘤将病、欲病但还没有肿瘤疾病的阶段,采取适当措施以阻断或延缓肿瘤的发生。
本文探索了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构建研究及其应用研究.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搭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医健康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服务包"的概念,针对特定人群提供全面集成、个性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于中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现状,将中医健康管理平台应用于社区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超重及肥胖的差异性研究以及康养结合养老地产新模式的实践中,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