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对雷暴云起电以及闪电发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空间电荷分布以及闪电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大,雷暴云电荷结构保持为三级型;2)当气溶胶浓度从50 cm3增加至1000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上升,雷暴云电荷量和闪电发生率增加明显;3)气溶胶浓度在1000-3000 cm-3范围时,云水竞争限制了冰晶的增长,导致雷暴云上部主正电荷堆电荷量降低。云滴和霰粒子浓度缓慢上升促进中部主负电荷堆和底部次正电荷堆电荷量继续增大。闪电发生率保持稳定:4)当气溶胶浓度大于3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稳定,云内的电荷量以及闪电发生率保持为一定量级。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利用如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小气候站采集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同期棚外相关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大量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温室小气候模拟方程,并设计出集小气候站实时资料查询、气象要素模拟、作物灾害指标库、气象灾害指标库、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为一体化的如皋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精细化的设施农业专业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能.
本文以成都地区雷暴中产生的四种典型的闪电为研究对象,对闪电发生前30分钟的大气电场以及邻近闪电时刻的电场进行了时域及频域的分析,选取30分钟为研究时段,发现当地闪电发生前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小,电场变化率较小而且波动很小.因此闪电前电场强度在时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很难做出有效的临近预警.但是随着闪电的临近,电场在频域的幅度值逐渐变大,而且有明显的规律性,这就为进一步对该地区的闪电前大气电场变
为了满足政府决策需求,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使用Java、Python和VB等编程语言,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辽宁省移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系统以最短10分钟为时间精度,以地理经纬度信息为维度,通过研发关键技术和手机客户端决策服务模块产品、建立信息产品数据库、后台管理与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发布子系统和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着力突出基于无线网络传播优势的天气实况、预警和决策性天
目前对于全球气候辐射强迫评估模式最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气溶胶,而其中光吸收型黑碳产生正的辐射强迫,是影响辐射平衡最重要的气溶胶之一.为了研究珠三角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和黑碳混合状态变化规律,本文基于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14年2月~3月观测得到的气溶胶光学特性,黑碳质量浓度和粒子数谱分布(3nm~20μm)数据,在"二组分"光学平衡气溶胶模型和"修正的积分MIE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于状态下气溶胶光学
气溶胶的吸湿性对于气溶胶数密度谱、云凝结核的形成、大气能见度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气溶胶的吸湿性进行长期而准确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缺乏充分的研究。本文利用架设在广州番禺雷达站的吸湿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结合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分析仪(MARGA)等仪器同期观测数据对2012年冬季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吸湿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12年珠三角地区气溶
气溶胶的吸湿性是联系气溶胶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桥梁和纽带之一,也是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决定参数之一.气溶胶的吸湿性可以影响粒子在大气中的真实尺寸,影响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及其活化成为云凝结核的能力,进而影响大气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气溶胶的吸湿性进行长期而准确的观测和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利吸湿串联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于2012年冬季和2013年夏季,在广州地
我们利用NASA/GEOS-4同化气象场驱动大气化学传输模式GEOS-Chem,模拟研究了气象场、人为捧放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对1986-2006年东亚臭氧向西太平洋输出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趋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 (1)由于气象条件的作用,模拟到的东亚臭氧流出通量在早春(3月)最大,在夏季(7月)最小.(2)同人为捧放相比,气象场对臭氧输出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更大,尤其在夏季,由气象场导致的臭氧输出通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是气溶胶测量的重要参数,碳混合状态对大气辐射平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自行研发的基于双路差分式电迁移技术(Tandem Differential Mobility Analyzer)的气溶胶挥发性测量仪(Volatility-TDMA),分别于2013年7-9月,2013年2-3月在珠三角开展气溶胶挥发性和碳粒子混合状态的观测。根据颗粒
利用Micaps资料和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2年3月30日发生在中天山北缘城市罕见致灾东南大风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新疆脊强盛且深厚发展,由底层700hPa伸展至200hPa,从西藏西部经中天山一直北伸至泰米尔半岛,脊区狭长东西范围不足20个经度,上游冷涡东移,下游低槽南掉西退,为新疆少有的两槽夹一脊东南大风环流型,此种高低层配置为强东南大风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
3月19日午后开始到20日早上,福建内陆南平、三明、龙岩三市的20个县市出现冰雹,瞬时最大风力达42m/s,其中三明市清流县冰雹直径达30毫米伴24m/s的大风;20日9时许,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发生短时暴风雨造成一渡船沉没,9时~9:10夏道镇区域自动站出现28m/s风力10级的大风、10分钟雨量达17mm.过程为低层暖平流强迫,表现为高空低槽、低空急流(急流核)、地面强烈发展的低压倒槽和辐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