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激肽在鼻激发加重下气道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变应性鼻炎(AR)与哮喘关系密切,AR可加重下气道炎症,此实验为了探讨速激肽在鼻激发加重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21只哮喘模型小鼠随机分3组:生理盐水鼻激发(NS组)、卵清蛋白鼻激发(OVA组)、速激肽拮抗剂干预后OVA鼻激发(干预组);对照组6只.鼻激发后观察各组下气道反应性、下气道炎症及速激肽表达情况.结果 OVA组鼻部症状明显重于NS组,P<0.05;吸入最高浓度Mch的气道阻力(cmH2O ml-1s-1):OVA组(9.99)和NS组(9.76)均高于对照组(5.28)P<0.05;均高于干预组6.44,但P>0.05.BALF细胞总数(*105/ml):OVA组(0.61)和干预组(0.53)均高于对照组(0.37)P<0.05;BALF中Eos%:OVA组(48.4±5.4)高于NS组(39.9±4.6)高于对照组(0.4±0.5)P<0.05,OVA组与干预组(47.9±6.4)无差异,P>0.05;肺内NKA含量:OVA组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结论 鼻激发使下气道炎症加重,NKA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多聚左旋精氨酸(PLA)诱导气道上皮细胞NCI-H292凋亡以及对NCI-H292细胞内Bax、Bcl-2、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镜下观察PLA作用下NCI-H292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将NCI-H292细胞按PLA作用浓度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10mg/L组、20mg/L组、40mg/L组、60mg/L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LA作用24小时后NCI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通道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ASM)细胞增殖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复制慢性大鼠哮喘模型;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TRPV1和PCNA表达;ELISA检测ASM组织匀浆上清IL-4,IL-5和IL-13表达。结果 哮喘大鼠ASM中TRPV1的表达明显升高;哮喘大鼠ASM PCNA表达明显升高,TRPV1激动剂Capsaicin显著增加其表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并研究哮喘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2015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急诊内科住院的急性哮喘发作患者96例,14-85岁,平均年龄(61±14)岁,根据患者肺动脉CTA结果,分无合并肺栓塞组71例,合并肺栓塞组25例,收集病史资料,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辅助检查.结果 1、哮喘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人群,对有哮喘基础疾病的患者,临
目的 比较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与难治性哮喘临床表现及生物标记物异同.方法 收集2004至2016年122例难治性哮喘,29例EGPA(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存在肺及肺外器官受累EGPA),比较两组血生物标记物、诱导痰、FeNO、肺功能及胸CT等.结果 与难治性哮喘相比,EGPA合并鼻窦炎比例及哮喘持续时间显著降低,而P-ANCA阳性率、外周血和BALF的 EOS%、血清总IgE、
目的 以MD-2抑制剂L6H21为小分子探针,探讨MD-2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候选药物。方法 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CON组,L6H21组,OVA组,OVA+L6H21(10)组,OVA+L6H21(20)组,每组10只。后三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哮喘模型,L6H21组、OVA+L6H21(10)组、OVA+L6H2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需要进行无创通气并经过治疗最终成功缓解病情的患者54例.根据不同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将其分为:1、通气时间<7d组18例和通气时间>7d组3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1年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APACHE Ⅱ评分、体重指数(BMI)、伴随病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
目的 明确STAT3-PKR信号通路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哮喘小鼠模型并分别给予STAT3抑制剂(WP1066)、PKR抑制剂干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α-SMA和I型胶原及Beclin1、LC3、P62表达;观察α-SMA、I型胶原和Beclin1、LC3、P62之间的联系;检测STAT3及PKR磷酸化程度,阐明STAT3-PKR信号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肺功能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5(IL-25)浓度的影响,为辛伐他汀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诱导小鼠哮喘模型.肺功能仪器检测小鼠肺功能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血中嗜酸粒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25浓
目的 探讨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FEV3的变化与FEV1,FVC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肺功能室进行肺功能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进入分析的流量-容积曲线符合质控标准.结果 3350名患者进行了舒张试验根据FEV1舒张试验阳性共72例.男:女= 49:23;年龄:30-91岁.支气管舒张前后FEV1与FEV3之间呈线性高度拟合,R2分别为0.930和
目的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是哮喘病理学的基本特征。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有研究发现Th1/Th2失衡,由Th2介导的细胞因子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的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将哮喘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