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配合放松训练对胃镜检查患者不适反应的护理干预

来源 :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配合放松训练对胃镜检查患者紧张恐惧、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用经皮电刺激患者双侧的合谷内关穴配合放松训练对胃镜检查患者出现紧张恐惧、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常规的胃镜术配合指导。结果:2组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不适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配合放松训练可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患者紧张恐惧、恶心呕吐等不适,提高插镜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其他文献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原名针灸系,始建于1988年,1997年更名为临床医学二系,2002年与针灸经络研究所“系所合一”,两块牌子一个机构,2004年10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针灸骨伤临床学院。从1983年针灸专业初建,经历了二十七年的建设与发展,至今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已拥有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方向)、康复治疗学等五个专业(方向)。二十七年的风雨历程,二十七年的岁月如歌,我院的专
“缪刺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中的“缪”字显然不能简单用“错误”来解释。因此围绕着“缪”字的词义乃至读音,学术界存在争议。文章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显示:“缪”字在字义上,主要有“差异”、“错误”、“交错”之不同;在读音上,主要有“(miu)(音谬)”、“(jiu)(音鸠)”的不同。文章又对“缪”字各音义探源析流,指出缪的“差异”是本义,“错误”是引申义,“绞结”、“缠绕”也是其本义,但不是
经络体系是古人意象思维下的产物中医的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观象而明理。何为意象?直接观察,以“象”表述,尽量将对事物认识的综合性图象画面(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经络系统为何以十二经、十二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为主体构架?就是意象思维方式下的产物。《灵枢·经脉》开篇指出:“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日:愿卒
在明清时期我国两次西学东传过程中,西方“nenre”被译作“细筋”“脑气筋”等术语传入我国,此阶段“神经”解剖结构尚未见于我国医家对经络理论的阐述中,即其对经络理论认识基本没有产生影响。1774年日本杉田玄白在其译著《解体新书》中最早创用“神经”一词,1903年前后我国由日本引入“神经”这一术语,与此同时,由日译入的医著增多,受日本针灸医学近代化的影响,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一些医家在经络研究中开始对
目的:探析针灸“治未病”方法特色,为现代针灸防治疾病提供指导。方法:广泛收集历代中医针灸“治未病”文献的基础上,采取归纳法、比较法,寻求针灸“治未病”特色。结果:针灸“治未病”具有鲜明的特色:①注重固护正气;②把握施治时机;③善用强壮要穴;④突出灸治作用;⑤判断疾病转归。结论:针灸“治未病”以针和灸为治疗手段,以经络腧穴为作用途径,以鼓舞正气为主导思想,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治疗手段简单而独特,易于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为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研究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随机从80只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动物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神门”穴组、电针“内关”穴组、电针“太渊”穴组,每组10只。按组分别电针大鼠左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手厥阴心包经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神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方法:采取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CHF动物模型,设立伪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西药组、电针组,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kg)混悬液灌服,每日1次;电针组取内关、神门,使用电针仪治疗,每日1次,连续3周。3周后观察各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心率、心输出量、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
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癫痫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1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信号转导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存活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的凋亡、存活、增殖等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通过建立戊四唑(pentylenet
目的:研究心经与肺经相对特异性作用的中枢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探索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在校大学生10名,采用改良组块设计,采取静息状态(留针)与刺激状态(捻针)交互进行的方式,扫描开始之前进针,然后开始扫描采集fMRI数据,先静息32个时间点,然后32个时间点行捻针刺激,再静息留针48个时间点,再捻针刺激32个时间点,最后静息留针16个时间点,功能像采集共持续10分44秒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疗程温和灸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的时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艾灸的效应规律奠定基础。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和灸,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RF、ESR、CRP、RBC、Hb、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温和灸治疗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的个数与程度,晨僵时间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