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POs Reduce Firms’ Cost of Bank Loans? Evidence from China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lintianx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sing a sample of 4757 bilateral bank loans to Chinese enterprises,we analyze the effect of firms’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on interest rate savings.Our evidence shows that following successful equity IPOs,firms are granted with a significant discount in their credit cost.This indicates the interest rate saving effect of IPOs does exist in China,despite hug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emerging and developed markets.Importantly,such effect is related to institutional factors.Firms benefit from larger IPO interest rate savings if they are state-owned firms (SOEs),if their credit has been offered by non-five big banks,and if their bank loan takes place in the period with interest rate ceilings and bottoms on loans.Our study extends the findings of Pagano et al.(1998,JF),Hale and Santos (2009,JFE) and Schenone (2010,RFS) by providing an i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o the variance in interest rate saving effect.
其他文献
中国玉米杂交种生产经营在2006年形成积压顶峰,标志是种子积压量最多,生产面积历史最大。是一个历史分界岭。积压造成玉米种子价格走低,供大于求的局势已经从2003年持续至今。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必须有自己的好品种,因为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通过本县农资市场的调查,对目前市场现状、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讨,进而对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提出了六点建议。这些建议对县级农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小型农资流通企业是在90年代后期,伴随着国家农资流通体制改革39号文件的颁布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市、县级农资公司的替代品,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扎根于基层,活跃在农民中间.推动农资产品合理使用的一支主力军,是构筑农资流通网络、完善农资流通渠道,不断实施农资流通资源整合的一支有生力量。一般人员在50人左右,经营规模1亿元左右。这些小型企业,是享受淡储贴息、项目资金等国家
会议
会议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ank-firm relationship’s impacts on IPO underpricing in an emerging country with a bank-dominated financial system.With loan data of 902 Chinese IPO firms from 2004 to 2011
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开始引入IPO询价制度,并多次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然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先后出现了IPO首日高溢价及IPO“三高”问题.对此从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入手,研究询价机制及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询价制度推出到改革之前,IPO折价发行,并由此产生了首日高溢价问题,其根源是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合谋来压低报价,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分配向机构投资者倾斜;询价制度改革后I
本文通过考察2002年到2011年企业年报公布后的重述公告样本,分析了报表重述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与现有研究的发现相一致,由于报表重述反应了企业较差的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质量,从而增加了股票的风险,因此得到报表重述增加了重述企业的资本成本的实证结果.具体而言,根据不同的资本成本衡量方式,研究发现重述后一个月,重述企业相比重述前资本成本上升了5%左右;重述后三个月,资本成本上升了10%到15%左右;重述
本文选取2009至2011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281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风险资本对创业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无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有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平,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这符合激进性投资特征.风险资本对于企业的影响不仅仅是缓解投资不足,而且会引起激进性投资.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当企业位于创新性的高科技行业,风险资本的持股比例较高,风险资本采取联合
调整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热点话题.由于调整成本难以直接衡量,基于特定调整成本变量分组后比较调整速度的差异是主流的研究方法,银行授信正好是一种良好的调整成本衡量工具.然而,授信分组存在样本选择偏误,使得调整速度的估计有偏.本文将资本结构调整的动态性与授信指标分组的样本选择偏误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当控制了样本选择偏误的条件下,获得授信的公司才能表现出较快的调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