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与促凝药物交替应用的探讨

来源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使用抗凝药物与促凝药物时如何权衡利弊.方法:通过对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药物治疗的病例分析,介绍抗凝药物与促凝药物的交替使用,来探讨抗凝药物与促凝药物应如何权衡利弊,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危害.结果:房颤出血评分系统(HAS-BLED)被认为是最为简便﹑可靠的方法.可以通过此种方法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氟康唑能增加抗凝药物的出血风险,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论:临床药师应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其他文献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及病理生理状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及转归,及时评价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并据此调整剂量,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1例万古霉素治疗剂量调整的分析,提高医生及药师对患者病理生理状态尤其是肝肾功能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目的:评价住院患者醒脑静注射液应用适宜性,促进该药合理应用.方法:抽取2015年上半年、2016年上半年应用醒脑静注射液电子病历各60例,结合该药说明书、相关指南,评价其应用合理性.结果:120例病历中,醒脑静注射液适应症不适宜医嘱有2例(1.67%);给药剂量不足的1例(0.83%);溶媒种类选择均正确,但溶媒剂量不足、仅为100ml的有13例(10.83%);与胰岛素或(和)10%氯化钾注射液
目的:分析和探讨长春地辛联合伊曲康唑导致外周神经毒性增加.方法:报道我院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儿联合使用长春地辛及伊曲康唑出现外周神经毒性加重,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患者用药,及时调整该患者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避免了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结果与结论: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需谨慎使用或避免联合使用长春地辛及伊曲康唑.
目的:探讨应用头孢曲松进行抗感染治疗可致严重剥脱性皮炎的现象,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例注射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导致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为头孢曲松过敏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监护﹑不良反应监护﹑提高患者治疗质量.结论:提醒临床医师要警惕头孢类药物的该类严重不良反应,尤其老年使用头孢曲松注射剂治疗患者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换瓣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异常升高病例的分析并干预,体现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个体化药物服务作用.方法:通过药学问诊以及临床医师交流,重点分析患者当前用药对华法林抗凝作用影响并对凝血功能异常后临床进行处置点评.结果:1.患者住院期间用药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美唑﹑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硫酸依替米星
目的:了解肿瘤内科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医院感染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相关数据.方法:调查2016年1月-12月肿瘤内科病区住院患者2078份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以及病原菌送检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有484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29%;标本送检有521例,送检率为26.03%;521株标本检出病原菌的标本有2
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基本条件.有研究显示,输血﹑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手段是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认为化疗是导致血栓事件的最常见诱发因素.本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发生下肢动脉栓塞,临床少见,现报道如下.
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好发于女性的育龄期,给患者的妊娠造成困扰,而妊娠期女性的特殊生理变化,以及肾病治疗药物的调整,也可能造成肾脏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IgA肾病患者的妊娠是临床医生和药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计划妊娠IgA肾病患者的原发疾病治疗,避孕措施选择及随访的临床实践过程,就IgA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妊娠对IgA肾病的影响﹑IgA肾病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感染科临床药师药物咨询内容,探索感染科临床药师的药学实践模式.方法: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的感染科药学咨询记录.结果:临床医生是药物咨询的主体(69.1%),患者的咨询也占到一定比例(28.4%).咨询药物主要涉及抗感染药物(39.7%)﹑呼吸系统药和内分泌系统药,药物咨询内容以药品不良反应为主(41.6%),其次是药物比较和用法用量.结论:感染科因其专业特性,需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从而抑制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甾醇,导致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缺失.因为麦角甾醇是构成真菌细胞膜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以及立体结构的重要作用.麦角甾醇的缺失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随着伏立康唑在临床上应用的增多,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酶升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