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年痴呆早期干预模式的启示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的一个新颖的痴呆早期心理干预干预计划,针对痴呆高危的老年个体,强调预防医学在社区,为社区,面向社区,需要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和学者的通力合作。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10 年累积的抑郁和痴呆发生率。初步研究显示,参加每一个小组活动者情绪有实质性的改善。我们从新加坡经验得到什么启示?首先,痴呆的管理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整合、协作、持续努力提供整体的照料和关怀。其次,一级预防常被忽视,对于社区服务和资源的认识存在知识差距。医疗卫生 的专业人员和社区的社会工作者的合作将能扩大社区服务和支持的力度。最后,老龄化的研究应优先基于循证医学研究,这样才能支持卫生政策的改变、提高对痴呆的识别和干预。新加坡的经验,就是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慈善组织的积极参与,这是一个新颖的、非常有益的做法。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减少痴呆的发生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的疾病负担,并最终帮助老年人实现他们有生之年所希望拥有的福、禄、寿。
其他文献
有关情绪劳动效果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服务性企业或公司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而有关教师情绪劳动对学生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文献。然而,由于教师往往和学生之间有较为稳定的师生关系,因而教师情绪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持久,其影响可能也更为强烈,因而探寻教师情绪劳动对学生影响的机制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是探讨教师情绪劳动对初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的影响。研究采用教师情绪劳动问卷调查了101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我们进行了这项调查研究.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 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1)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有83.7%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x值为423.22
为了解侗族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及情绪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关系,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问题行为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研究抽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四所小学共301 名三-六年级侗族学生,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测查情绪行为问题,《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估生活质量。
根据已有的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模型,假设初中生的个人自立特质与问题行为存在双向关系.为了检验这一假设,采用《初中生个人自立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956 名初中生进行了两次测量,两次调查的间隔时间为6个月.对调查结果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后发现:在控制了第一次测量的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灵活和问题行为后,个人主动仍能显著负向预测6 个月后的问题行为(β=-0.04
亲历地震和父母伤亡对儿童和青少年十分痛苦。同时,这对丧亲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是一个通过与创伤斗争来经历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的机会。以往的研究表明谨慎性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有关,但几乎没有研究来探究这些变量在丧亲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关系。由于父母在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复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而以往研究提出丧亲学生的创伤后身心反应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为了探
本文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信息库(http://gaokao.chsi.com.cn)及各机构官网,分析了我国心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机构的现状(数量、成立时间、发展趋势)、人才队伍(教职员工、学生数量)及发展前景.主要结果如下.1、绝大多数中国心理学机构成立于近15 年,世纪之交呈现出机构建设和招生的大跃进,仅2001 年就新成立了37 家(Dueck & Han,2012);387 家心理学
大型复杂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如核电站、航天系统、化工厂、通讯网络系统、在线交易平台等对可靠性和安全绩效要求很高的组织中。在复杂系统的情境下,人机交互频繁,任务复杂多变,时间压力大,认知负荷重,这对操纵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提高操纵员的系统操作效率和安全,是复杂系统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心智模式理论(Mental model theory)认为,操纵员凭借所构建的心智模式——即个体理解系统功能、预测系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当今时代,可就业性(employability)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就业的核心问题。从资源视角理解个体就业竞争力的生涯资本(careercapital)的观点可以更好的把握可就业性及其系统(Inkson & Arthur,2001)。本系列实证研究分别对企业员工、公务员和大学生的可就业性进行了结构建构,并探讨了各自的影响机制,回答了企业员工和公务员可就业性对组织价值的管理悖论,探究了
社会适应与个体的情绪加工能力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从个体水平考察情绪智力对适应结果的影响,而忽视了社会化环境(如班级心理氛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全国调查数据库中的2138 名中学生有效样本,考察班级环境背景下个体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不同功能状态及适应类型的预测作用.结果 如下:(1)班级环境(CR 积极=0.505,CR 消极=0.676)、情绪智力(CR 积极=0.468,CR消极=0.601)与积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儿童群体。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同时面临身心发展和亲子分离带来的双重心理压力的考验。留守儿童被认为心理疾病和适应不良的易感人群。拉扎勒斯关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估模型可以为解释亲子分离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提供参考。采用修订的亲子分离认知评估问卷、应对方式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CASAS-38)对894 名留守儿童进行测试。以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