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磷肥和苯菌灵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

来源 :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aohuo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非生物环境对草原植被的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而土壤生物环境对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丛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证明AMF是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决定因子之一.AMF侵染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协助植物吸收土壤磷,AMF与土壤磷可能相互作用影响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本研究利用施用磷肥和苯菌灵,探究AMF与磷相互作用对我国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苯菌灵显著的抑制了AMF侵染率,苯菌灵对AMF的抑制作用对群落盖度和植物种类数无显著影响,但增加增加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磷肥增加植物群落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优势种针茅和冷蒿之外的其它物种;AMF与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处理时间过短.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苜蓿黄酮提取物对崇仁麻鸡母雏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选用120只25日龄的健康崇仁麻鸡母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组Ⅱ为草粉组,饲喂添加了5%苜蓿草粉的饲粮(苜蓿黄酮含量约298 mg/kg);组Ⅲ为黄酮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765 mg/kg苜蓿黄酮提取物(苜蓿黄酮含量约300 mg/kg).预试期5d
以四份野生马蹄金种子(SD200303、YD200503、YD200504、SD200304)为试验材料,分别以1%次氯酸钠(NaC1O)、0.2%硝酸钾(KNO3)和赤霉素(GA,浓度分别为25ppm、50ppm、75ppm、100ppm)3种药剂处理野生马蹄金种子,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野生马蹄金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野生马蹄金种子经GA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明显提高,其最适浓度为
本研究从苜蓿发芽率、越冬率、植物学性状、生长速度及产草量等指标对从美国引进的28个苜蓿品种分别在灌溉和干旱条件下(自然降水下)开展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品种D3、D4、E3006、N-FRT、A8-445、A8-445等适宜在有灌溉条件下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4372、M5325、A8-445、1-A等可在本地自然降水条件下推广种植。
苜蓿质量是影响苜蓿干草价格的重要因素,而适时收获是把握苜蓿干草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科学种植管理条件下,对田间苜蓿质量有个提前判断,对准确收获目标质量苜蓿干草、保证经济效益重大.苜蓿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常用GDD(生长度日)和PEAQ(苜蓿质量预测等式法)法来预测田间苜蓿质量,以判断春季苜蓿的收获时间.GDD为750时(基于41F),苜蓿的NDF接近40%,当生长度日增加220(7天后),NDF(中心洗
采用盆钵垂直板法,研究了清水和雪水对紫花苜蓿在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对两组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长、茎粗、物质积累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雪水处理组的苜蓿幼苗生长状态明显优于清水处理组,发芽率较对照平均高出28.26%,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对照(P<5%),根长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5%),雪水对苜蓿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建议: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雪水促进牧草饲料作物增
为提高秸秆类粗饲料青贮效果,研究加工方式对玉米青贮质量的影响,以蜡熟期玉米为青贮原料,分别进行揉碎、切碎处理,使用专用青贮桶在室温下密封贮存18个月后开封.实验结果表明:青贮后,玉米秸秆青贮的pH、CA、氨态氮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切碎处理的玉米青贮质量较高.
对四种不同刈割期的禾豆混播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营养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刈割期的牧草采用不同加工调制方法的营养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粗蛋白质、胡萝卜素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以青贮草捆处理最高,综合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的特征,认为牧草捆裹青贮为最佳牧草加工调制方法。
对采自青海省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区的7份野生垂穗披碱草在西宁地区对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筛选育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七份材料中采自海南州同德县高寒草甸海拔3201m的4号材料产草量最高,可作为饲草型牧草进行选育;采自果洛州玛多县高寒草原海拔4385m的1号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可作为饲草兼产籽型牧草进行选育。
黄南地区田间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青引2号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262.5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3305kg/hm2,播种量为300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12901kg/hm2.
对青引1号燕麦采用不同施磷处理,探讨不同施磷对其饲草产量和蛋白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佳的施磷量,为青海省燕麦饲草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引1号燕麦在不同施磷处理下,总分蘖数、株高无显著变化.在施磷量90kg/hm2时有最大有效分蘖数(2.00个/蘖),在施磷量75kg/hm2时有最大茎粗(0.584cm).青引1号燕麦在施磷量60kg/hm2,乳熟期收获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2985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