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毛刺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体会

来源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刺是针灸中的一种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篇中的九刺:“七日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采用毛刺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2例,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脊髓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tumor of spinal cord)是指原发于或继发于脊髓内的肿瘤,比较少见,约占全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1)。在裸眼手术时代,因担心手术损伤脊髓,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对于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持保守态度,多采用姑息疗法。近几十年来,随着观念的更新、显微手术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应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neurophysiol
松果体区肿瘤是颅内肿瘤中发生率较低的一种,病理上可以分为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脂肪瘤等类型。但其位置较深,功能解剖复杂,手术全切难度大,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随着放疗的发展,伽玛刀以其精确度高,周边损伤小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通过对肿瘤的大剂量精确照射,不仅能实现在对射线敏感的生殖细胞瘤的治疗,对其他类型松果体区肿瘤也同样有效。我中心自1999年至2009年1月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7-2008年我中心治疗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共治疗63例,其中失访7例),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66~81岁,平均73.6岁。右侧痛32例,左侧痛24例,其中疼痛第1支8例,Ⅰ+Ⅱ共7例,第Ⅱ支18例,Ⅱ+Ⅲ共13例,第Ⅲ支10例。诊断标准:本组病人均有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经头颅MRI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且均长期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效果渐减
目的:探索一种快捷、有效的临床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针刺孔最、鱼际穴,留针20~30分钟。结果:临床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7例,显效65例,好转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7%,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哮喘发作,且操作简易,对急性哮喘发作有独到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属于祖国医疗“眩晕”的范畴。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该病据其病机而言,有虚有实,虚则肝、脾、肾,实则风、火、痰、瘀,因此临床选穴可以变化多端,组
目的:观察复合激光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就诊患者随机分为复合激光治疗组和红光治疗组,共收治阳虚寒凝型患者41例,其中复合激光组22例,红光组19例,2组患者均进行6周14次的治疗。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VA3.1)问卷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WOMAC量表各项得分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药物氧化性血虚模型家兔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探讨推拿疗法抗衰老作用效果与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苯肼皮下注射诱导氧化性血虚动物模型,通过推拿疗法治疗21天后,检测动物外周血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目的:观察隔姜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隔姜灸治疗组36例,采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药物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隔姜灸治疗组的愈显率86.11%,有效率100%;药物治疗组的愈显率65.63%.有效率1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关元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
目的:探讨以针刺结合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对照组内服中药解郁安神颗粒。治疗28天。结果: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疗效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积分有显著性变化(P<0.001
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气血失调、脏腑经脉功能失常和阴阳失衡,疾病治疗的根本在于调畅气血、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调和阴阳,其中针刺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调畅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是治疗大法,但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疾病的表现、病位的深浅各有不同,所用的针具不尽相同,“皮肉筋骨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毫针针刺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