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Barrett's食管和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日消化内镜及胃肠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人Barretts食管的发生状况及其和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391例患者加入本研究,在胃镜下根据SCJ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三组,并记录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和程度.通过对齿状线远端的柱状黏膜活检标本的HE和AB(pH2.5)染色进行肠化生(IM)的确认和病理诊断.结果:LSBE、SSBE发生率分别是26.53%、33.58%、GEJ处肠化发生率34.00%.肠化生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渐达高峰,男女肠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共诊断异型增生12例(其中低度异型增生7例、高度异型增生5例),贲门癌15例,食管腺癌1例;齿状线向切齿方向上移距离越长,则RE的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结论:(1)LSBE、SSBE和GEJ处肠化生发率无显著差异;(2)肠化生主要发生在40岁以后;(3)应重视食管末端及胃-食管连接处异型增生的诊断;(4)贲门癌发病率远高于食管腺癌;(5)BE是胃-食管反流造成食管下段黏膜的适应性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常规方法无法安放的晚期食管癌伴完全性梗阻患者使用螺旋CT及内镜联合下安放术的可行性.方法:8例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61.5岁(47~82岁).主要表现严重进食困难,食后呕吐、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临床表观根据吞咽梗阻Stooler分级,全组均为Ⅳ级:经胃镜或钡餐病理检查证实为晚期食管或喷门癌,本组病例均因肿瘤晚期(癌肿侵润气管1例,癌肿转移肺转移1例、肝转移3例、浸润纵膈3例等因
目的: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技巧.方法:1996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84例中食管48例,胃36例.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84例中完全切除72例,85.71%,不完全切除12例中2例改手术治疗,1例放射治疗,余行微波或APC凝固治疗.重度不典型增生灶28例中,术后病理灶性癌变10例,35.7%;中度不典型增生灶1
应用Fujinon SP-701微探头超声胃镜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前后曲张静脉及侧枝循环的变化,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依超声结果分为3组:(Ⅰ)单纯食管静脉曲和(EV).(Ⅱ)合并有食管旁静脉(PEV),但无交通支(PV).(Ⅲ)合并有食管旁静脉及交通枝.患者行EVL术后4、8、12周行超声胃镜检查,观察及测量EV、PEV、PV的
超声内镜由于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分辨率高,是一种诊断准确性高的新型影像学技术,目前已被用于胃肠道黏膜下肿瘤、胰腺癌和内分泌肿瘤等诊断,胃肠道和胰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术前分期,还用于粗大胃黏膜的鉴别诊断等,且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普通内镜超声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影像学的资料,没有病理的资料,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可以得到细胞或组织学的资料,提高了内镜超声的诊断性断,拓宽
虽然内镜超声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内镜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兴盛起来,而不断涌现的各种介入用超声内镜,在超声影像上可以精确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大大提高了可以进行EUS介入穿刺的范围.使内镜超声由单纯检查方法成为集诊断和治疗于一身的临床手段.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和内镜超声引导下和各种穿刺治疗赋予了内镜超声新的生命力,这极大地提高了内镜超声的应用范围.尤其是近
胃底静脉曲张(GV)破裂出血的治疗及再出血的预防,除药物治疗外,其他方法的选择仍存争议,目前倾向于无论其合并EV与否,首选治疗方法为EIS和(或)静脉内注射Histoacryl,近年有报道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也取较好疗效,本文予以介绍.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约35%的患者在确定肝硬化后2年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0%的患者在确定肝硬化6年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保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0%~50%.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EIS)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除曲张静脉、是国际上开展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切的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静脉注射硬化疗法出现
经过13年的发展,随着对外技术交流的增多和腔镜器械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经过一批有志推动腔镜外科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医生的不懈努力,中国大陆的腹腔镜外科出现了结构与技术性的重点转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予以介绍.
胰腺癌(PC)已经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由于其位置深在、功能复杂(包括内外分泌功能),故PC的症状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和治疗极为困难.近年的文献报道,PC的发病率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死率也较高.为进一步加强对PC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此癌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等概述.
在内镜对胃炎进行诊断及分类时,可单纯依靠内镜下形态学表现进行,亦可单纯依靠病理学表现及描述进行.显而易见,以上两种诊断及分类均有片面性,与临床实际有一定距离.作者建议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诊断及分类.力求达到既符合临床实际,又能揭示病变本质的合理诊断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