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来源 :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制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提取LM细胞碎片,制备含佐剂及不含佐剂的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并制定杂交瘤细胞筛选方案;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及抗体亲和性,Dot-ELISA分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分析单克隆抗体的抗原结合表位。结果表明非佐剂免疫组小鼠血清效价最高可达1∶160000;斑点杂交实验发现小鼠多抗血清与李斯特菌属内6个种均有交叉反应。筛选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LM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A7、4H11。免疫胶体金透射电镜观察到4A7, 4H11可被灭活LM(4b)的细胞表面抗原捕获。制备获得的针对李斯特菌62kDa及32kDa外膜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LM的临床诊断及食品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按照Genbank中的其他细菌的GAPDH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RA分离菌株进行gap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血清1型RL株、2型AF株及未分型但属于不同血清型的CZ, DY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随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带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逐渐的走向
当前,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一些院校在其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高校面临关注“硬件”向“软件”的转变,即由规模扩张向纵深发展、深化
  本研究调查了不产生子座时,E.yangzii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植株在苗期的长势旺盛,分蘖数平均15.7个,是含菌植株的1.24倍;生殖分桑数平均10.2个,是含菌植株的1.2
本文主要探究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过程中,以数据挖掘技术概述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从确定挖掘目标、准备用户信息、数据挖掘关
  目的:了解废弃的铅锌矿石和钨矿矿砂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了R2A、去磷R2A和去磷R2A+CdCl2三种培养基对废弃的铅锌矿石和钨矿矿砂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通过16S
会议
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阅读推广,它也是媒体、图书馆、网络等提供的许多服务和相关活动.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阅读推广的重要行动
  分枝杆菌噬菌体SWU1是一个利用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作为宿主,其噬菌斑形态特殊,在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菌苔上呈现从内到外的四环状晕圈。全基因组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儿童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群体,新时期需要全面提升阅读推广服务质量,以此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
  本研究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麓采集了17份土壤样品,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分离到368株放线菌.选择其中165株具有典型放线菌形态的菌株,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