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平台的对象关系映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研究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平台中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设计及对象关系映射策略,它是建立面向对象的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对象关系映射策略实现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与底层关系数据库的关联,为整个面向对象的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以这次地震为背景,采用Hu (2009)等提出的有限元方法,模拟其震源动力学破裂过程。有限元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需要构造初始的应力场,之后利用降低断层带内材料的剪切模量模拟地震。
本论文以甘东南重点危险区主要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带多测线高密度现场勘查,系统研究了甘东南重点危险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土壤气汞、氡地球化学特征,进而通过断层气汞、氧浓度强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地震活动性参数时空变化综合性对比研究,证明了断层气异常和区域应力场之间存在相关性。为该地区断裂带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危险区判定提供深部地下流体活动方面的依据。
本文主要基于岩矿观察、流体包裹体、碳氧同位素、生排烃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证据,对苏里格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区成岩成藏耦合关系进行了说明。
本文通过在高温高压下对地壳典型含水矿物岩石在脱水前后的电导率变化的研究以及比较精细的结构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含水矿物中虽然含有大量的水,但是这些结构水却处于被束缚状态而不能自由移动。(2)含水矿物和岩石的电导率在脱水之前小于相同水含量的名义无水矿物;但在脱水后可以显著增加电导率。(3)含水矿物的电导率可能并不是由水控制,而是与铁密切相关,其导电机制为极化子。(4)通过与典型大地电磁结果测深结
本文推导了大回线源装置下水平层状介质的时间域电磁场的表达式。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线性数字滤波法求解了振荡积分,重点编写了大回线源中心点一维正演程序,计算出了两层和三层介质共六种地电断面的频率和时间域响应,细致分析了各种响应曲线的形态,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这对瞬变电磁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将采用割线积分法代替实轴积分法。首先利用广义反透射方法求出电场和磁场在频率一波数域中的解;然后在复波数平面内构造一个新的积分路径,该路径由绕各个体波支点且垂直于波数实轴的割线和位于波数上半平面内无穷大的半圆弧组成,其与波数实轴构成一个封闭积分围道,利用留数定理将原先沿波数实轴的积分转为沿垂直割线的积分加上极点的留数,在完成波数积分后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出电场和磁场的时域波形。通过计算,发现利用割
本文主要介绍以拉拉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床(四川拉拉铜矿)为实验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测区深部构造进行构造解译的应用分析。本次研究将AMT和CSAMT勘探应用于同一剖面,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认为:CSAMT在中浅部分辨率要高于AMT,反映的层位更清晰,可以以此相互约束;两种电磁方法都能有效区分地层的电性差异,找到构造界面,划分地层,通过找寻含
本文介绍山东区域地磁场变化比较一致,测区的磁场强度持续上升并不是由于通化台的磁场强度变小而导通化台对磁场强度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活动断裂相互作用和应力调整应该是导致该集中区带频繁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活动与地磁场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汶川地震可能对该区的磁场强度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该区开采抽水的过程与水库抽水试验比较相似,持续的抽水所产生的卸载作用可能致使该区的磁场强度增加,可能与该区磁场强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算法对天然地震频率下不同断层源作用的震电波场进行数值模拟开展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震电波场不仅与介质参数有关,也受介质模型结构的影响;不同参数下的断层模型也直接影响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相应的伴随地震波到达的电磁信号也在幅值、扰动时间上呈现不同:不同激发频率会导致震电波场特征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复阻抗谱方法测出了羌塘榴辉岩在高温高压情况下的电导率值,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段的导电机制,并将其与研究区域内大地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