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期刊实现融合发展之途径

来源 :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媒体融合发展,就是将两种媒体、两种传播途径进行融合,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最终通过两种媒体的互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就科技期刊而言,要实现科技期刊融合发展,应根据当前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从如下几点去着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编辑自身的角色转换,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创造融合发展良好环境,完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新型科技期刊运作格局,加强新型编辑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A sophisticated education system for academically gifted students at university,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levels has been developed since 1978.A statistics-based definition of academically sup
会议
“流体机械CAD”课程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机械方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CAD软件进行流体机械的水力设计和结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流体机械CAD"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分析了我校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见,以使课程
文章指明了实验教学环节在工科院校中的重要地位,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实验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包含实验项目的整合、实验室的开放、专业实验的集中训练、实验独立设课、导生制、以自制设备带动实验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体系,该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章对能源动力工程产业的特点和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与此特点相适合的实践教学进行了阐述.针对能源工程和动力机械的控制特点,分别给出了具体的在线控制和离线控制实践教学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由6个国家10所重点大学和机构共同参与支持运作.在中外合作的背景下,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在创新工学硕士生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和研究实习等方面着重开展了相关工作,并紧密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效果.文章主要介绍
"传热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寻求新的传热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文章针对"传热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难点,以具体案例的方式深入讨论了先进教学方式在"传热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传热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传热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3门专业基础课之一,而多媒体课件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文章以《传热学》课件为例介绍应用Authorware编制多媒体课件的一些心得和编程技巧,其中主要介绍了课件总体结构设计思想以及构建框架结构中使用函数调用、导航图标、框架图标、交互图标的方法.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类学科传统的三大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文章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针对传热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打造传热学模块,实现本硕博课程贯通;强化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环节引入包括自主实验相应数值模拟的"Project",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搭建、测量和分析,并把教师科学实验室引入学生的实验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中英文分班平行
近年来,能源与动力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针对能源动力专业知识面广、工程性强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辽宁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动力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工程化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先进的实验室平台、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校企联合,提高人
为加强能源动力类专业高等教育专业国际化建设,作者所在学校开展了ASIIN专业认证.学校按照ASIIN知识、技能和能力相结合、素质协调发展并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模块化方式构建了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