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则条件下4-6岁幼儿分享预期的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预期指的是个体对他人或是自身分享行为的预期。个体分享概念发展不仅体现在可直接观察到的分享行为中,也表现在他们对分享行为的预期上。本研究采用个别测查法,首先考察了南京市125名4-6岁儿童对不同领域规则的认知,其次考察了在遵循/违背道德、习俗规则的情境以及不涉及任何规则的基线情境中4-6岁儿童的分享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几乎所有的4-6岁儿童都能正确认知道德和习俗规则,只有极少数4、5岁幼儿不能指出违反习俗规则的错误性。在行为程度、规则可变性和行为者性质这3个判断标准上幼儿能对道德和习俗规则做出正确的区分,且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发展趋势。此外,男孩和女孩对道德和习俗规则具有同等的认知水平。2)在基线情境中,儿童的分享预期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关系效应:即预期对朋友的分享数量最多、其次是对自己的分享,最后是对陌生人的分享。3)在涉及道德和习俗规则时,幼儿对他人分享的预期表现出显著的领域和情境差异:即儿童预期遵循规则的分享者会做出最多的分享行为、其次是遵循习俗规则的行为者、之后是违背习俗规则的儿童会分享较多,分享最少的是违反道德规则的行为者。4)在道德和习俗规则情境中,个体预期他人的分享行为不仅受规则和情境的影响,还受关系亲密程度的影响,表现出与基线情境相同的关系效应。这一效应在所有的年龄阶段和规则情境中皆存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不同分享对象的预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而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的结果所致。5)儿童的分享预期在道德、习俗以及基线情境中存在显著差异:基线情境中的分享数量显著少于道德和习俗遵循情境,显著多于道德违背情境,而与习俗违规情境的分享预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幼儿对社会他人的普遍态度。
其他文献
<正>在学校课程研究背景下,学生生活的价值开发研究如何与之对话,是一个真实的学术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学者指出:"这种学校中的‘教育经验的总体’这一‘课程’的意义,是今日
以大量参考文献为基础,经过试验筛选,对二价锡离子的稳定剂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酸性光亮镀锡稳定剂。经过2年的工业性生产试验证明:在镀锡液中添加该稳定剂(30ml/L)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4年发表的关于啦啦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数量分布以及研究重点的分析。结果发现:关于啦啦操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功能价值以及开
作者正是借助于叙述者而介入了小说,通过对小说的结构、人物、视角等进行形式干预,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表达了出来,不但加强了叙事主体的意识,而且用艺术的方式完成
教学反思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阐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知识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课程,在高中阶段学好信息技术
利用造纸黑液对土样进行富集,筛选出3株碱性蛋白酶酶活力较高的嗜碱芽孢杆菌X1、X2、X3。对它们的生长曲线,产酶曲线,在不同C、N源、pH值、盐浓度下的产酶活力进行的研究表明
话语代表着一种权力,从话语权的角度来分析小说《藻海无边》中的女主角安托瓦内特就会发现:她疯癫的主要原因是在父权制和后殖民主义阴影下她的话语权不断被遮蔽和压制,在此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必要前提。"问题抛引"建构的支架教学模式是以连续逻辑的"问题"为基点、设疑为先导,以学生的积极求解为动力、体验为过程,在实际的问题情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