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与实践教学改革──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创新型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来源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革新的方向,这一"方向"的实现难点不是实践教材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教学体系的改革,因为这些都可以撰写、更改、建立、更新和教导,难的是创新型教育的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实践创新教学是通过人来实施、完成。多年来,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教材、硬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改革,唯有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落后于改革的步伐,这直接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要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本文论述了实验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以及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标志。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的口号,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国家科技水平。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工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
本文论述了对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的一点反思、《实验科学与技术》办刊情况回顾以及紧跟形势,转变观念,努力开创办刊工作新局面。
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教育对高职教学管理的要求以及如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已有140多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等多种途径升格为本科院校。这批学校的升格,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就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组织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很难保证学校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
立体化教学代表着现代教学发展的方向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了立体化教材,使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信息流,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师生互动的高度融合,形成保证和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立体融会贯通网络。开发立体化教材,探索和尝试立体化教学,构建"数字电子技术"立体化模式,是为了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
加快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几年来在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按照企业需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满足企业生产建设一线的人才,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任务。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推进职业技能教育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高等学校连续几年扩大招生,出现了生源质量差别较大、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给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此情况下,如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教学质量评价为基础构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论述了以教学质且评价为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1993年颁布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仅要求研究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能力。因此,新时代要求改革原有的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以及对听说教学的启示以及建构性的研究生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党报、党刊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但在现实的传播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从"6.22繁峙矿难"的失实新闻到"粤海铁路开通日期莫衷一是"的报道,新闻失实的现象如顽疾般屡禁不止。另外,在政治导向上,有的记者不经把关就采用外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面对新闻传播业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身为新闻传播学教育者,将在下文中用“拟态环境”论分析新闻传播教育中出现困境的原因,并站在“使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成果带给人们物质上、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人民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其与现代科技相适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计算机与网络广泛普及,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也应运而生。可以说,在21世纪的今天,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型、综合性设计人才,在相应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