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演进脉络与中国发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历经前人的不断提炼总结,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学知识以系统形式出现,这种系统形式的结果成为训练学理论不断成熟的标志。根据学科形成原理,学科理论知识是以一种知识谱系的方式不断孕育总结,并最终上升到高度规制化的结果,形成学科理论知识的理智属性。通过梳理运动训练学理论知识的发展历程,借鉴前人经验,为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提出发展方向建议。先前,我国已有学者已有研究展开了对训练学理论的脉络演进研究工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与总结,研究发现:(1)前人指明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伴随着生物学依据的不断进化;(2)我国规制化的训练学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之初带有一定的"借鉴与吸纳"色彩;(3)训练学理论的研究应当走自主建设的道路。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的训练学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开拓方向。然而,在训练学理论不断演进的历史洪流中,我国训练学理论当前的发展态势是否恰当?广大学人应当走向怎样明确样训练学理论建设道路?我国训练学理论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本研究价值取向:(1)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以全面视角考察国际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脉络,提供清晰的演进思路;(2)梳理训练理论知识点的发展过程,总结理论知识演进特征,为当前训练理论的自主开拓工作以借鉴和指引;(3)挖掘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国别特征,并进一步指明推动其发展的母学科共同体。研究方法:正确选择重要文献和期刊是进行理论梳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国内文献通过CNKI数据库查阅,主题词为运动训练;训练理论,本研究采用的国外文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建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该数据库为世界上最全面、最具学术权威的文献数据库。在选定数据库之后,围绕本研究的运动训练理论演进的研究为主题,以training theory;sport training;sport science;strength training等为主题词搜索相关文献,时间跨度=所有年份。研究结果:(1)公元前4世纪到17世纪为训练学理论的萌芽中探索期。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源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时期,那时的运动训练以"四分体系统"和"四体液学说"为依据,表现出一种"自然物理特征"。随后,随着古希腊灭亡,天主教的出现诋毁了运动训练的持续发展,一直持续到15世纪,整个运动训练的发展处于空白期。16世纪后,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希腊复兴主义的出现再次开启了运动训练的发展历程。并开始出现运动训练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特征。(2)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训练学理论的探索中发展期。该时期的训练学理论开始出现现代化的演变趋势,训练负荷出现增增趋势,并且训练实践在研究者的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下愈加复杂。但还是以混沌的训练理念为显著特征,例如,英国的庸医思想、"运动员心脏"的提出以及抗阻力训练之争。(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下半叶的训练学理论不断规制化,并在1957年出现了标志着运动训练学科形成的《训练学》一书。苏联对训练研究活动的大力支持造就了"分期理论"的诞生,至今在训练实践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4)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了训练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训练学理论研究之初便带有借鉴与传承色彩,这加快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科的建立,但却造成了运动训练学学科内容不完成、学科地位低、学人对理论归纳、总结不充分、学人思维定式等消极影响。研究结论:(1)训练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成熟,并最终发展为一门学科,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通融过程。(2)训练学理论孕育于实践之中,理论的不断升华归功于广大研究者不断对前人训练成果的总结与提炼。(3)立足于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演进脉络分析,审视我国当前运动训练学发展实际,"回归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我国训练学理论未来的探索道路,(4)在回归实践与学科交叉基础之上,我国训练学理论还需加强对获得知识的提炼与总结,以及学科融合由"点"到"面"再到"体"这一层次。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病模型心肌细胞肌浆网钙ATP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ATPase 2a,SERCA2a)表达的改变,以及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最佳扫描方法.方法:对经手术、关节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的35例47条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进行多种序列的多方位扫描.结果:47条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
羽毛球运动在当今世界主流技术打法以进攻型打法为主,要求快准狠活的战术意识,对运动员的心理、体力、技术的重大考验,技术的过硬是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羽毛球网前挑球技术是在被动情况下的一种击球方法,它是将对方回到前场的球用挑击的方式打到对方场地的技术。网前技术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是相对较难的技术,运动员合理掌握网前挑球技术,改善技术上的弱点在比赛中变被动为主动形势,变被动防守球为主动进攻球,从而赢得比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聚苯胺,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为掺杂剂,在聚苯胺链上引入直链烷基,得到可溶性纳米聚苯胺(PANI—DBSA)复合物。研究了DBSA含量对PANI-DBSA复合物溶解度
目的: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为载体,将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s)转染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内,通过药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体内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Aβ40和Aβ42,它们在体内的利与害取决于其浓度高低。生理条件下脑内Aβ通过两个平衡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造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势必造成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均要求高等院校为满足经济
对三环减速机的内齿行星齿轮传动进行了分析,在确定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变形协调条件,建立起动力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运动学分析,并讨论了参数对其动态性